吃甜點導致失智?腸道菌叢失衡人變呆滯!5種飲食方式
42歲的黃小姐,是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生下女兒後,角色的轉換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她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許多記憶方面的問題。經過醫師判斷,甜點導致長到失衡竟然才是「失智」關鍵?《We Get Care有醫靠》與神經內科醫師帶您了解更多資訊。
失智症是什麼?好發年齡?常見症狀?阿茲海默症是遺傳疾病嗎?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但也有極少數患者是在30歲至50歲間患有失智症。大部分的失智為退化性失智症,其中尤其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路易氏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及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患者會出現明顯的
- 記憶力衰退
- 智力喪失
- 思考障礙
- 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
- 個性、行為改變
- 失去判斷力等症狀
約有33%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與家族遺傳有關,不過因為阿茲海默氏症好發在老年階段,所以「家族病史」因素時常被忽略。
因為黃小姐有失智家族病史,為確保她的失智風險,進行了心智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在記憶力、執行功能、失用症、失語症、失認症等方面並未有明顯的症狀。然而,在注意力測試中明顯出現問題。此外,她還出現了胃食道逆流、慢性疲勞、脹氣、以及過敏症狀等症狀。
了解飲食習慣後,發現黃小姐習慣食用糕點、麵包、蛋糕等食物。因此後續進行了腸道菌叢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健康狀況。
吃甜食變呆滯?腸道健康與失智有關?
神經內科專家林煒醫師分析結果後表示,APOE基因測試為ε3/ε3沒有失智症風險[2],而在腸道菌叢分析後發現,長期吃甜食與生活壓力,使體內的後壁菌(Firmicutes)/擬桿菌(Bacteroidetes)比例嚴重失衡[3],同時抽血檢查結果也發現發炎指數上升,慢性過敏原測試也顯示麩質過敏。
綜合評估下,極有可能為腸道菌叢的微生態失調造成注意力障礙。經過一個月腸道菌叢跟免疫調節治療後,重新檢測腸道菌叢後,發先原本失衡的後壁菌/擬桿菌比例下降、血液中發炎的指數下降,思路也變得清晰。
5種食物幫助大腸道菌叢平衡!
發酵食物
「發酵」是一種利用細菌和酵母菌來保存食物的方法。常見發酵食品像是優格、開菲爾(Kerfir)、泡菜和德式酸菜(Sauerkraut),它們都是益生菌的優秀來源。香蕉香蕉可以提供腸道菌叢所需的菊粉(inulin),是市面上廣泛使用的膳食纖維之一。
綠色蔬菜
綠色蔬菜保護腸道菌叢是首選之一!因為它們富含纖維和一種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兩者都能供應有益的腸道細菌。全穀雜糧
我們身體無法獨立分解纖維,當食物到達大腸時,腸道細菌開始發酵。創造出來的酸性物質能為你的腸道細胞提供養分,同時有助於保護你的腸道免受有害細菌的侵害。多酚(Polyphenols)
食物中的這些化合物能保護你的細胞免受損害的同時,也能對抗炎症和感染。色彩豐富的食物富含多酚,茶、咖啡和紅酒也含有豐富的多酚。綠茶中的多酚可能有助於對抗像大腸桿菌這樣的「壞」細菌,並緩解炎性腸病和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多酚還可以促進良好的腸道細菌生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