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病」一點也不浪漫 關鍵在這! 嚴重併發噬血症候群
台東28歲張姓女子因持續低燒合併頭痛症狀,輾轉去了多間診所未獲改善,最終在台東馬偕醫院就診,才發現原來是感染了俗稱「接吻病」的EB病毒,經過住院治療後,病症才獲得改善;台東馬偕感染科醫師許瀚仁指出,九成人體內藏著 EB 病毒,一旦免疫力下降,EB 病毒「再活化」,就有危險出現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或嚴重罕見的嗜血症候群。
農曆七夕即將到來,在這浪漫的日子,不得不讓人想到有一種疾病叫「接吻病」,也就是EB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浪漫情人節與情人有親蜜接觸並無需顧慮。」許瀚仁表是,接吻病主要傳播途徑是唾液,全世界超過九成的人都曾感染過它,雖然大都沒有大礙,不過,這類病毒平時隱藏在人體免疫細胞,一旦免疫力下降,EB 病毒「再活化」,有可能併發嚴重病症,民眾一旦有不明原因發燒及持續性的疲倦,應儘早就醫進一步檢查。
以病患張女的就醫歷程舉例,許瀚仁說,張女甲狀腺已切除,並有缺鐵性貧血,而三個月前甫確診過新冠肺炎,近期因37度左右低燒合併頭痛、疲倦等徵狀,因此她才前來就診。
在門診時,許瀚仁觸診發現張小姐頸部有顆較為腫大的淋巴結,其餘理學檢查並未異常,抽血顯示白血球在正常範圍內,但單核球及淋巴球較為上升,肝功能(GOT/GPT)也皆有上升現象,因此在門診為其檢測台灣人常見的B肝、C肝及EB病毒,並收住院進一步觀察。
住院過程中,張女腹部超音波顯示有脾腫大的現象,抽血報告顯示B、C肝炎皆為陰性,而EB病毒呈現陽性,合併再復發。
當時許瀚仁給予低劑量類固醇,抑制她的發炎反應,在治療一週後,張女體溫變降至正常範圍,也不再感到疲倦及乏力,之後逐步減量至停藥,張女也未有復發現象。
「EB病毒最棘手的地方在於,一旦感染,終生潛伏在你的體內。」許瀚仁說明,張女所感染的EB病毒,又稱為「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與一般熟悉的口腔疱疹及皮蛇疱疹都是同一家族,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毒,多數人在幼兒或青少年時期就會被感染,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絕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就已經感染,且通常沒有任何明顯症狀。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