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吃出來的!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研究曝1方法血壓明顯下降
高血壓不只是個數字問題,更可能是無聲的殺手,長期侵蝕血管健康,直到某天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高血壓的成因有90%來自生活和飲食習慣,這也就是所謂的「原發性高血壓」。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的高血壓其實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改善。只有約10%的高血壓是由腎臟病、內分泌異常等「次發性」因素引起,需要額外的醫療評估。
高血壓的隱形危機
許多人以為高血壓會讓人頭暈、頭痛,覺得「沒症狀就沒問題」,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血壓異常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陳威龍強調,高血壓不只是血壓問題,而是身體整體代謝失衡的結果。特別是腹部肥胖、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血糖過高的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這就是為什麼代謝症候群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減重是最有效的高血壓治療方式之一
很多人問,血壓高,需要馬上吃藥嗎?陳威龍表示,減重本身就是降血壓的治療方式。研究顯示,減少5%~10%體重,就可能讓血壓明顯下降。這不只是因為體重變輕,而是因為內臟脂肪減少後,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管發炎降低,讓血管能更正常地擴張與收縮,減少血壓負擔。
高血壓留意4重點
陳威龍指出,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事項:
- 定期量血壓: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已經肥胖的人,更應該養成定期監測的習慣。
- 飲食控制: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與過量鹽分,選擇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小黃瓜、深綠色蔬菜)來幫助血壓平衡。
- 運動習慣: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可以顯著降低血壓。如果已經有高血壓的人,必須注意運動強度,或是和醫師討論安排適合的運動。
- 睡眠與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交感神經,使血壓持續升高。
陳威龍強調,高血壓不是「突然來的」,而是長期錯誤生活習慣的結果。如果你或家人有高血壓,與其只關心數值,不如從現在開始改善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因為,當你的身體真正健康了,血壓自然會恢復到該有的平衡狀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威龍醫師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曬完太陽3小時別洗澡!7成國人維生素D不足,補充陽光維生素有3要訣
健康2.0
他肌少症害骨折+腦震盪「加護病房住1周」!醫授1招自我檢測肌少症
健康2.0
藥膏擦到要洗腎!含1成分酸痛凝膠、痠痛貼布 過量會傷腎
健康2.0
5食材有效去除魚腥味!不沾鍋有殘留魚腥味如何去除?2步驟簡單搞定
健康2.0
流感、covid病毒讓乳癌細胞甦醒!權威期刊:感冒後提高癌症復發
健康2.0
「這種蝦」鈣質是牛奶6倍 運動後「黃金補給」時段吃最補
健康2.0
影音
「這種蝦」鈣質是牛奶6倍 運動後「黃金補給」時段吃最補
健康2.0影音
紅肉吃太多恐傷腎!新研究揭「1食物」替代:風險降50%
三立新聞網
益生菌吃越多越好嗎?營養師破解「菌數越高越有效」的迷思!
潮健康
影音
電腦斷層揪肺結節!醫師示警:不少人手術白挨刀 關鍵是「這原因」!
TVBS 新聞影音
電腦斷層揪肺結節!醫師示警:不少人手術白挨刀 關鍵是「這原因」!
TVBS
300萬健檢數據公開!揭國人「5大健康風險」 肥胖率飆新高
TVBS
假性失智與失智的區別? 專家揭「5大症狀」可觀察
健康醫療網
別再用手搖飲取代白開水! 醫示警:無糖茶、咖啡增加結石風險
CTWANT
右眼遭撞擊!視力模糊3個月竟是外傷性白內障 飛秒雷射助重見光明
觀傳媒
30件市售枸杞全驗出重金屬 台灣消保協會籲加強監管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影音
一痛就吃胃藥?先搞懂是哪種胃痛
好食課
林口長庚推器捐線上簽署 延續愛與希望的善終選擇
中華日報
50 歲女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致精神差,「這 2 治療」重拾暢快呼吸
Heho健康
不是失智症!中年男記憶變差、常發呆 醫檢查:肝病惹禍
三立新聞網
3大壞習慣養出「脂肪肝」!中醫推4招生活法「疏肝健脾」,讓肝不再油膩膩
姊妹淘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健康醫療網
消保協會抽驗乾枸杞鉛、鎘超標? 食藥署:乾燥率回推全合格
自由電子報
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6點建議顧健康,避免肥胖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兩倍
青年日報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CTWANT
比橄欖油強!研究揭「1油品」能減重、降血糖 醫:冷用效果加倍
TVBS
腎結石與痛風患者必看!專家提醒:菠菜汆燙後吃更安全
中天電視台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追蹤6萬人調查! 「植物蛋白+紅肉」腎病風險降5成
中天電視台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抖腳=漏財?醫揭4大抖腳「身心小秘密」:不一定是壞事
太報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芝麻油大勝!可延緩糖尿病「還能減重」 醫:冷用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NOW健康
末期失智患鼻胃管餵食反增併發症風險?醫病共決 4 問題解進食困難問題
Heho健康
不是只有男生才要補鋅,女生也需要!10大「鋅」食物排行榜!不是生蠔、第一名竟然是「這食物」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