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她不是腸躁症卻一天狂拉20次!2種年紀的人小心這種病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5月19日00:00 • 發布於 05月18日00:00 • 新聞中心黃秀美

今年初諾羅病毒全球大流行,台灣也曾創下單周腹瀉門急診破30萬就診人次的記錄,相當一周之內就有30萬人同時在拉肚子。

但就算是感染了諾羅病毒,狂拉一個星期,也會逐漸緩解。如果已經拉到血便、體重減輕、發燒,要當心,可能不是單純的腸胃炎。

狂拉肚子一、兩個月虛弱無法下床!揪出病因不單純

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收治了一位30多歲的女性病友,從過年諾羅病毒正流行時,一天腹瀉10、20次,一直嚴重拉肚子血便而就醫。剛開始被診斷是腸胃炎,但狂拉一個星期都沒有好,再被轉到區域醫院,加做了大腸鏡檢查後,才被診斷出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裡的潰瘍性結腸炎。

只不過,使用類固醇治療後,拉肚子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禁食快兩個月,體重掉了七、八公斤,完全沒有體力,血色素(Hb)僅有5g/dL明顯不對勁,遠遠低於正常女性血紅素12g/dL的標準,有顯著的貧血、虛弱到無法下床,全家因她的病情愁雲慘霧。

轉診至林口長庚醫院後,判斷是極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向健保署申請生物製劑,治療半個月多後,血色素回到12g/dL。現在回診已經活蹦亂跳,可以回去正常上班,連假也能正常出遊。

李柏賢醫師說,「這個女生,終於恢復可以自由吃東西,她說她差點要哭了,因為之前一吃就拉,一吃就拉,從一月底一直被禁食到三月,活生生餓了一、二個月,貧血嚴重到離不開床,也沒辦法陪小孩,更別提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得到正確診斷跟治療後,才讓她的人生回到原本的軌道上。」。

不是腸躁症!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開啟被腹瀉綁架的人生

另一位中年業務,她每次業績不好的時候,就會拉肚子、肚子痛、血便,常常業務談到一半,就需要跑廁所,非常困擾,原以為可能是壓力導致的腸躁症,經診斷才發現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即使接受類固醇或生物製劑治療,症狀仍反覆發作,尤其工作壓力下更難控制病情。

轉診至林口長庚後,進一步做糞便檢驗,發現合併感有困難梭菌感染,就算服用抗生素治療仍成效不彰,進入腹瀉與感染的惡性循環。直到採取微菌治療,以大腸鏡移植健康捐贈者的腸道微菌叢,成功改善菌相,困難梭菌才沒有再復發。目前病況穩定、腸道沒有發炎,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不會在壓力大的時候腹瀉又跑出來做怪,也不再擔心隨時會拉肚子,近期更順利懷孕,準備迎來第一個孩子。

長期腹痛腹瀉合併血便,要注意「總統病」的可能性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率並不罕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等名人都曾患病,因此也被稱為「總統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腸道。只攻擊大腸、直腸的是潰瘍性結腸炎。如果會攻擊小腸的是克隆氏症。純小腸型的克隆氏症佔三成。七成會同時侵犯小腸跟大腸。

▼正常的大腸黏膜:表面平滑、光澤清晰,可見細緻的血管紋路,無發炎或潰瘍。(李柏賢醫師提供)

▼潰瘍性結腸炎的大腸黏膜:呈現瀰漫性發炎、血管紋理消失,表面佈滿白色潰瘍、糜爛與多處出血點的發炎反應。(李柏賢醫師提供)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二個好發族群,分別是免疫力最旺盛的20到40歲青壯年,以及,60、70歲的中壯年。過去十年,因飲食西化,台灣發炎性腸道性疾病的發生率上升六倍左右。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也同樣有增加的趨勢。

一旦腹痛、腹瀉大於三個月,同時有像是血便、體重減輕、發燒,這三大警示症狀,建議要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驗糞便「鈣衛蛋白」、做腸道內鏡鏡,有助釐清病情

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有腸躁症,也可能會出現反覆肚子痛、腹瀉的症狀,但腸躁症跟發炎性腸道疾病最大的不同,就是腸躁症沒有腸道發炎。

李柏賢醫師說,「要區分是腸躁症或發炎性腸道疾病有二個方法,一是驗糞便裡的『鈣衛蛋白』,這是腸道發炎時,才會大量出現的蛋白。另一個方法,就是做大腸鏡,直接看腸道有沒有發炎或潰瘍。但克隆氏症,有可能只侵犯小腸,在做大腸鏡時,要伸進去小腸末端看一看,或是加做小腸鏡、膠囊內視鏡,才有辦法確診純小腸型的克隆氏症。」。

在藥物治療上,輕度病友可以使用局部消炎藥。如果要動用到類固醇治療,因長期使用會併發白內障、骨鬆,增加感染風險,建議使用時間控制在三個月內,如果效果不理想,就要考慮換成免疫抑制劑或者生物製劑做進階的治療。

如果是中重度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友,像是除了拉肚子、血便、肚子痛外,還有腹腔膿瘍、腸道狹窄、穿孔、廔管的併發症,或是已經一天拉肚子10次以上,都是水便、血色素很低,嚴重到需要住院,也會建議要嘗試用生物製劑積極治療。

二成合併困難梭菌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可採微菌治療

因為黏膜有發炎或潰瘍,約有二成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友,會有困難梭菌的感染。

會叫困難梭菌,就是因為治療很困難,有可能一再復發。腸道一直在發炎,發炎又有感染,感染又會加重發炎,陷入惡性循環。

若抗生素治療無效,這時候可以考慮微菌治療。目前林口長庚有全台灣最大的微菌銀行,是把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經過純化,去除雜質,萃取濃縮成微菌叢製備液,再儲存在微菌銀行冷凍庫中。待有受贈者要使用時,先放在室溫退冰,再利用大腸鏡植入受贈者的腸道來進行治療。另一個方式是製成腸溶的膠囊,用吞的。

▼微菌治療的微菌叢製備液(李柏賢醫師提供)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友,接受微菌治療,除了可以改變腸道微菌叢,治療困難梭菌感染有九成的成功率外,同時也能降低慢性腸道發炎的情況,改善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腸道持續發炎。

▼微菌治療的腸溶膠囊一個療程有八顆(李柏賢醫師提供)

為什麼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人萬念俱灰、宛如陷入絕境?不只是因為一天拉肚子10幾次會很煩人,當直腸發炎很厲害時,只要稍有便意會完全忍不住,一定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嚴重的病友,不管是上班、上學或看診,只要外出,都有可能得包尿布,以免臨時找不到廁所而出糗。

人生完全被腹瀉綁架是非常大的心靈創壓。當腸道反覆的發炎、修復,發炎、修復,一旦出錯,也會變成大腸癌,而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需定期做大腸鏡的篩檢。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她不是腸躁症卻一天狂拉20次!2種年紀的人小心這種病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6歲健身網紅睡夢中去世!年輕健身網紅多人傳意外 醫提出警示

健康2.0
02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
03

1水果很油卻降血脂 他吃3個月大降膽固醇!醫讚:護心的水果霸主

三立新聞網
04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05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蔡岳宏
我在106年天公生後,正月十一日回市場擺攤賣豬肉,因為是早市凌晨三點就到,四點想要上廁所,卻只有一點點,到了八點前又跑三趟廁所,也是不多且有血絲,傍晚老婆下班,晚餐後才說早上的事,老婆只問我會覺得痛嗎?我回說不會,老婆要我回醫院安排檢查,檢查結果是有兩顆線瘤息肉,接近括約肌這一顆以是零期偏向一期將會癌化,算是原位癌,同年四月到高雄長庚切除,去年五月二十號也做糞便潛血檢查,一週後收到了檢查報告是:陰性 會分享自己的病史,也不過是讓更多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疾病、癌症其實並不可怕,就怕患者的忽視拖延及輕信偏方而延誤病情,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05月18日09:15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暑假出國別亂帶!食藥署公布最新攜帶限制 這些東西超量恐挨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醫起看/腹部悶痛拖2週 60歲婦竟罹「罕見胃癌」

EBC 東森新聞

選舉症候群恐影響生活 醫:持續2周應求助 避免過度沉浸資訊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看起來正常卻快撐不住? 專家揭「高功能憂鬱」求助困境

健康醫療網

明星同款「彩椒減脂碗」爆紅!她跟風吃完送醫了 一檢查竟感染鉤蟲

CTWANT

夏天腹瀉、食物中毒高峰期 醫點名「這食物」超危險

TVBS

減重卡關怎麼辦? 醫師點出「4不」救身材:不要天天運動、不要吃太少!

姊妹淘

高纖飲料=健康?食安權威急喊:最忌「這款」!很多人不知

三立新聞網

45歲婦2次意識不清、肢體無力就醫 竟是「罕見靜動脈畸形」

健康醫療網

夜貓子注意!英國7萬人研究:熬夜恐增精神疾病風險

中天電視台

炎夏用「冰咖啡」開啟一天工作? 專家示警「想消暑卻引發蛀牙」:無糖也一樣

CTWANT

唐玲「養生不吃炸物」仍罹胃癌!揭癌症元凶:不只飲食

三立新聞網

耳朵也有關節炎!咀嚼大笑會痛 醫示警:小心顳顎關節炎

中天電視台

罹癌讓她水腫成象腿、右眼移除,問要不要見三子女時:我開心、漂亮的樣子才是他們該記得的媽媽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天小酌不傷身?酒精恐害「紅血球異常變大」導致肝病

中天電視台

「白飯vs麵條」哪個比較好?專家給答案了 搭配這2種食物血糖更穩定

常春月刊

頭暈還是眩暈?醫教「1招」快速分辨 這1種休息沒用需吃藥3至6個月

常春月刊

47歲媽「求子11年」打超過200針 醫揪流產5次原因

健康醫療網

擺脫更年期煩惱,原來這麼簡單!40後女性必試「黃金三豆」,告別潮熱、骨鬆,輕鬆護心又享瘦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50萬人研究證實!喝「即溶咖啡」恐增加7倍失明風險

中天電視台

選舉輸贏後才是真正考驗!專業醫曝「選後症候群」 連勝方也難倖免

CTWANT

吃不胖的秘密!營養師曝「3時機吃不會胖」:吃錯當心越吃越餓

聯合新聞網

吃蔬果能瘦?台大專家揭「吃對顏色」事半功倍:紅色助燃脂、黃橙色代謝

三立新聞網

NG早餐害血糖飆升!醫: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上榜

中天電視台

不只身體會中暑!研究證實:高溫讓憂鬱風險暴增24%

中天電視台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NOW健康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不只雞蛋勿微波 專家揭「8種食物」也上榜

民視新聞網

醫起看/30歲男入珠一圈化膿!醫師嘆:像黃金流沙包

EBC 東森新聞

外籍男意識不清又躁動!驚見「寄生蟲」鑽腦 金蘭醬油二代「5條人命」也因它

太報

專家曝吃對6食物「DNA也能變年輕」:自然界的逆齡密碼

聯合新聞網

健保署推「假日輕急症中心」 台大:檢傷不該丟給民眾

台視

搭機時有發作機率!「這疾病」是靜脈殺手 醫曝「6危險因子」嚴重恐猝死

三立新聞網

戶外打球2小時沒喝水!男大生尿出「可樂尿」 醫:腎臟已受損

TVBS

看平板、滑手機「傷身」?他13歲竟中度脂肪肝 醫曝研究:風險暴增2.1倍

三立新聞網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單單肥胖就能引發心衰竭! 專家給「四大護心措施」建議

健康醫療網

無糖也一樣!夏天喝「這飲料」消暑 醫師示警:恐引發蛀牙

TVBS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