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老師愛吃燒烤 課上一半「大出血」送醫!檢查發現已大腸癌四期
大腸癌連續21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3名,且近年來逐漸有年輕化趨勢。雖然資料顯示,缺乏運動、肥胖和食用過多加工肉品等是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不過中醫師郭大維近日分享案例指出,一名長期找他針灸的男性體育老師熱愛運動、平常飲食也盡量少油少鹽,但他熱愛吃燒烤,雖然食用時都會小心去除燒焦處,但因為食用頻繁加上忽略家族病史,最終仍患上大腸癌,且確診時已經是第四期。
近日,中醫師郭大維在節目《健康零距離》節目上分享案例,表示有位長期固定會來找他針灸的男性體育老師,忽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回診,再次見到人時,這位老師變得面容消瘦、憔悴,一問才知是罹患大腸癌,剛做完治療。
該名體育老師告訴他,自己某天在上課時,剛從椅子上站起來就發現下身大出血,當時還引起學生驚呼。原本以為是痔瘡,但因持續血流不止,便叫救護車到急診做大腸鏡,最後確診大腸癌第四期。
郭大維指出,這名男老師生活習慣良好,熱愛運動,飲食也是少油少鹽,但有個戒不掉的壞習慣,就是熱愛吃燒烤。雖然他會把烤焦處去除,以為這樣吃就沒問題,但其實仍無法徹底避免致癌物質。此外,這名老師還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自己早前也曾罹患鼻咽癌,本身就是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雖然他曾多次被醫師提醒40多歲後要做大腸鏡檢查,但一直未執行,種種因素造成大腸癌發生。
此前,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曾在主持人謝哲青的YouTube頻道《小青書》指出,在各種肉品的烹煮方式裡,他認為「最不好的就是燒烤」。錢政弘醫師解釋,肉品在高溫加熱後(尤其是超過200度以上),肉裡的蛋白質會發生變質,產生異環胺的有毒物質。此外,肉品燒烤後的油會滴落到炭火上,再蒸發沾回肉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不僅會造成大腸癌,還可能提高胃癌、胰臟癌的罹患機率。
錢政弘醫師建議,想要預防大腸癌,飲食生活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多吃高纖蔬果: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高麗菜等含有豐富的蘿蔔硫素,可抑制腫瘤生長。
2、少吃加工肉品:香腸、火腿、培根、肉鬆等加工肉品易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避免食用。
3、避免高溫烹調:燒烤、油炸等高溫烹調方式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建議改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料理。
4、少喝含糖飲料:攝取過多含糖飲料容易導致肥胖,增加罹癌風險。建議多喝白開水,避免手搖飲、瓶裝飲料等。
5、補充益生菌:益生菌可改善腸道菌叢平衡,增加好菌、抑制壞菌生長。可多攝取優酪乳、優格等發酵乳製品。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