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飛雲浮展場裏 道人生起訖間過程要緊
【明報專訊】仔細望向第一張圖(圖一),你知不知道圖中被烏蠅圍繞的那塊黑色物體是什麼?獨立策展人陳瑞琦笑說,她和記者一樣,初見時一頭霧水;但男性觀眾——或是習慣去男廁的觀眾——一眼便可認出,那是男廁尿兜中的「靶心」,四周還常被貼上「尿尿蒼蠅」(urinal fly)貼紙,令如廁者可以更好地瞄準。瞄準、發射、再瞄準、再發射……如廁如是,人生亦如是。從家到公司再回到家、從一個目標奔去另個目標還有下個目標,陳瑞琦疑惑,「人生旅程是否只有起點與終點?」她用展覽聚集5位藝術家,希望將目光投向被忽視的「in-between」(兩者之間)——起點與終點間的旅程,同樣也重要。
不如從那個「靶心」講起。走入位於上環Soluna Fine Art畫廊的展覽「Where the Light Bends Between Us」,未見畫、先聞聲。嗡嗡、嗡嗡,烏蠅正扇動翅膀;劈啪、劈啪,烏蠅被拍死手中;噠噠、噠噠,烏蠅正撞擊玻璃。來自葉若曦(Heyse Ip)的3件多媒體聲音裝置,全都同烏蠅有關。「他好鍾意留意人同動物、人同大自然的界線在哪裏,我們又要怎樣一同生活。」陳瑞琦說,在葉若曦眼中烏蠅細小,存在感卻很強,只要與人類共處同一空間,便會引起注意並遭到驅逐。然而,葉若曦卻認為,被視作「入侵者」的烏蠅,其實是被困在空間中;更何况,「到底是烏蠅入侵了人的生活,還是倒過來,烏蠅的生活被人類入侵?」同一空間內,人類與烏蠅、入侵與被入侵,看似對立的兩極,卻被聲音串起。「你可以想像,有隻烏蠅正在你身邊,與你一同穿梭在展覽中。」陳瑞琦笑說。
蠟燭凝成「孢子」 待飄到生根處
想像自己正與烏蠅一起看展,一起將目光投向眼前白牆。韓國藝術家Ido Park系列作品A Thousand Garden其中一幅,畫中背景是淺綠與淡粉,背景之上綻開眾多放射狀色塊,遠看似花團錦簇的花園,近看又如陳瑞琦形容,「好似菇菌類的孢子植物」。再細看,那些「孢子」竟是用蠟滴成,蠟燭凝在紙上,孢子飄在畫中,陳瑞琦想像它們「有的會爆發、有的會飄浮」——這正是Ido Park眼中的「in-between」,「如同眾多粒子飄浮空中尚未生根,只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才會停下,生根發芽」,陳瑞琦說。
同樣飄浮空中的,還有吳國璋(Chino Ng)筆下的雲。3朵雲是一組畫,他提醒記者要從左至右看。從左至右看,彷彿一陣風從左往右吹,一朵雲從左側那幅畫飄去了右側那幅畫,形狀變了,卻仍是那朵雲。吳國璋說,畫中是雲,也是記憶,「雲是我們共同的記憶,每個人都曾抬頭看雲……當你畫得不清晰、畫面抽象時,每個人都會去自己的記憶中尋找對照」。人生路漫漫,跋涉在起點與終點間,不如抬頭——就算天空聚滿密雲,雲與雲之間,尚有光。
Where the Light Bends Between Us
日期:即日至9月2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周二至六)
地點:上環西街52號Soluna Fine Art
文:王梓萌
[開眼 藝述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