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破舊.立新: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
【明報專訊】看江蘇大劇院的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拖着病懨懨的身軀。8月9日下午是「加場」,幸運地撲到飛。《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節」銷情最好的舞劇,門票一早售罄,較《詩憶東坡》、《李清照》等矚目,該舞劇曾獲中國舞蹈界最高獎「荷花獎」,又是由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改編成舞劇,史詩式內容和班底製作,如宣傳字句「紅樓綺麗繫盟心,寶黛情濃舞動魂」,情情愛愛,靚仔靚女,由高雅藝術到凡夫俗子,都有市場。
然而,我想看《紅樓夢》舞劇,是為逐「夢」而來。最近無論天氣或民生氛圍,都籠罩着高氣壓,新聞天天出現自絕生命的人,人家的窮途末路不由我們過問,也不能像賈寶玉因情傷遁入空門來避世,萬般帶不走,但我相信文化氛圍可以療傷,可以啟迪人心。
原以為《紅樓夢》是樣板式的古典舞劇,但演出實在悅目,服飾瑰麗,金陵十二釵各顯嫵媚。內容聚焦「大家族年輕一代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以當代視角重新演繹紅樓夢」。場刊介紹,全劇分十二章回舞段結構:「從黛玉初入賈府,到太虛幻境奇幻,再到黛玉葬花的淒美、賈府元宵的繁華與衰敗,還有金陵十二釵合體等,呈現大觀園的盛衰。」十二舞段分別為入府、幻境、含酸、省親、遊園、葬花、元宵、丟玉、沖喜、團圓、花葬和歸彼大荒,各有特色。
要演繹《紅樓夢》的太虛幻境,現場少不了雲海;寶玉黛玉兩小無猜的單純愛,有漫天花絮襯托。而我最心儀是臨末「花葬」一段,編舞出色,十二釵披着散髮以現代視角傾力演繹,彷彿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舞者的一顰一笑,肢體身段,美不勝收,叫人怦然心動,感受到女流的力量。末段不落俗套的賈寶玉獨自回眸,正是「金陵十二釵」的身影,回應首幕十二釵手執花朵翩然出場,欲語還休,沉吟半晌。兩幕首尾呼應,如夢如幻,既像團圓,也是離散。
人生散聚,連謝幕也充滿驚喜,全體江蘇大劇院《紅樓夢》舞團,完場時謝幕4次。寶玉和十二釵等眾人,一邊和觀眾揮手,隨着帷幔緩緩落下,不惜或跪或俯伏地上,從有限視野繼續和觀眾揮手,調皮的寶玉順勢撩起地上的白花……台上台下依依不捨。
舞劇注入年輕、活力,把兩百多年歷史的《紅樓夢》活化起來。看畢演出有強烈感覺,這類和中國古代名著有關的文化節目,加點新穎元素,讓年輕一代感受欣賞便好了。及後再看資料,《紅樓夢》原創舞劇的核心創作團隊,正是年輕新生代,一班90後文化工作者,他們把《紅樓夢》破舊立新地演繹,新舊交織,承先啟後,令該舞劇得到空前的成功。
文:馬靄媛(資深傳媒人,曾任《明報》首席記者,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