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藏家珍品專拍 明成化梔子宮盌 「曇花一現」流芳百世
【明報專訊】中國陶瓷自古以來聞名天下,藏家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全球著名日本藏家伊勢彥信(Ise Hikonobu),為當地企業家、伊勢集團創辦人,被譽為「雞蛋大王」的他醉心中國陶瓷,一批經他悉心收藏30年的系列即將在本港曝光。他本身也精於茶道,對藝術細節和品質極為講究。趁「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開拍之前,記者邀請蘇富比亞洲區中國藝術品部副主席李佳為大家介紹藏家眼中的中國陶瓷世界。
「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極為吸睛,李佳解釋,伊勢彥信熱愛中國歷史,對宋代士大夫的品味着迷,亦被其生活方式吸引。「宋代士大夫治國理政之餘會精研琴棋書畫,代表人物是宋徽宗。宋徽宗是『亡國皇帝』,除治國外樣樣都懂,對藝術文化有研究和貢獻。」李佳表示,日本藏家對雋永簡約和雅致品味的追求與中國宋瓷美學有深厚淵源,日本茶道使用來自中國的宋朝瓷器茶碗,例如「油滴盞」,特色是單色和簡單設計,她指伊勢彥信愛好茶道,又曾收藏該年代的茶葉碗,因而和宋朝瓷器結緣,繼而透過收藏追尋那朝代的珍品。「中國宋代和日本有不少文化交流,藝術發展接近、多共通點,如日本盛載和菓子的葵式碟設計便源自宋代;最近我和一個北京故宮的工匠交流,他說原來當年日本工匠會頻繁地去中國交流。」宋代瓷器有着特別歷史背景,而伊勢彥信的珍藏也繼承這歷史脈絡,以宋代為起點。
中國茶文化傳入日本可追溯至唐代,影響日本文化,漸發展成日本茶道,宋代瓷器也成為日本茶道中重要的器具。伊勢彥信把中國瓷器品視為「唐物(karamono)」(意指輸入至日本之中國器物)來欣賞,除了從古代器物、工具的角度審視,亦同時以現代美感角度觀看,兼具實用和藝術眼光。2017年巴黎的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便曾以「日人審美觀所選萃之中國陶瓷」的導向,介紹其珍藏。伊勢彥信就像透過藏品,穿越歷史時間長廊,感受宋代士大夫生活方式。李佳說伊勢彥信有一習慣喜好,會把珍品包裹在日式風呂敷並珍藏於桐木箱之內,體現日本對文化的尊崇,小心翼翼地將它流傳後世。
伊勢彥信於1990年代初至2010年代末形成其收藏系列。東京傳奇古董商號繭山龍泉堂為他引路,建議把藏品核心聚焦於宋明兩朝。李佳解釋,1960至1980年代國際收藏界釋放大量珍貴的中國瓷器,為伊勢彥信建立個人收藏系統提供極豐富的土壤。「他自己有財力,又有繭山龍泉堂引路,最重要是有大量高質珍品給他選擇,讓其系列登上巔峰。」李佳說該年代的拍賣圖錄中的珍品多不勝數,伊勢彥信起初收藏宋瓷,後來接納繭山龍泉堂的建議入手明代永宣兩朝的瓷器,「古董商把各瓷器的意義解釋給伊勢彥信知道,例如永宣出品的工藝高,特別受外國文化影響,應用外國的技術和材料等」。
成化青花宮盌 素材特別市場罕見
今次拍場中的一件「宮盌」是當中焦點。「宮盌」指成化御窰所製的青花盌器,是宮廷食具,特色是典雅含蓄。明成化青花梔子花宮盌「大明成化年製」款珍貴之處,在於成化窰製作青花宮盌的時期前後只有10年(約1480年代)。李佳解釋:「成化帝在位20多年,但宮盌卻是在位末10年的出品。明永樂、宣德時期的材料來自波斯,燒出來會有鐵斑,但明成化出品使用含鐵量低的『平等青』作材料,燒出來的顏色較美和淡雅。」成化以嫻雅秀麗、做工精細別樹一格見稱,但產量有限,曇花一現卻流芳百世。
近20年來市場所見的青花宮盌不多,而10多年來經過李佳手中的成化宮盌,只有4至5款。今次秋拍現身的一款胎骨勻薄,器形散發端秀特質,內外壁以淡雅鈷料繪上構圖巧妙、清雅的梔子花,瑩潤如脂的釉色,展示出成化的獨創設計和高超手工。梔子花飾在中國瓷器並非主流,但古代仕女鍾情芳香脫俗的梔子花,既可簪於頭髮,也可用作妝粉材料。李佳說梔子花器物在各地博物館只有約5款,私人市場中流通的相關器物更少,約3款。此品來源清楚,曾經繭山龍泉堂鑑選收藏,可追溯至1930年代先後由著名藏家皮特.布德(Peter Boode)和帕默伉儷(Mr and Mrs R.H.R. Palmer)珍藏。拍賣行指布德曾把3件宮盌售予藏家康里,其中一款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以1.41億港元高價成交。今次上拍的宮盌可說是無數藏家夢寐以求之物。
長頸膽瓶 粉彩桃花寄寓光明前途
另一拍品清雍正粉彩折枝桃花長頸膽瓶「大清雍正年製」款,則曾登上2017年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伊勢收藏展」的封面。瓶身繪有蜿蜒桃枝和含苞與怒放的花朵,佈局精妙;珍貴之處是圖畫經塑胚、繪彩、窰燒等多重複雜工序才能完成。粉彩工藝在康熙晚期始創,本瓶用粉色調表現桃花盛放的形象,展現工匠對彩料爐火純青的駕馭功力,「這麼大的花瓶放在爐上燒,過程中器物會軟化,易破損」,故製作上有一定難度。李佳表示此瓶為雍正初年製作,「他當時很喜歡桃花,相信因為他想有個光明的前途,其登位不易,故在登基之初,就出現很多具吉祥意義的東西」。
釉面冰裂紋 展現南宋美學
南宋官窰青釉葵口盤同樣精彩,李佳形容「葵式」設計有美好意願的意思。「南宋官窰發展有獨特歷史背景,工藝發展也是基於獨特天時地利人和。」北宋滅亡後宋室南遷定都杭州,在百廢待舉之時宮殿朝廷重新建設,內廷用器短缺。李佳表示,「南方的土不同,水又不同,要重新研究製作方法」,南宋官窰出品以釉色清雅、開片自然、觸感柔潤見稱,展現南宋的美學精髓,深受當時儒家「守成」與「革新」兩派思想影響。保守派主張汲古鑑今、重視傳統道德規範;改革派高舉重現理想社會、崇尚質樸儉素。今次上拍的葵口盤正是在新舊派拉扯下生成的產物,其造型優雅簡潔,釉面冰裂紋渾然天成,不但延續北宋宮廷韻味,同時展現新時代美學追求。此品曾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兼漢學家哈利.加納(Sir Harry M.Garner,1891至1977)舊藏,兩度經繭山龍泉堂易手被伊勢彥信收藏。李佳認為,宋瓷之美不在於視覺刺激,而在於心領神會,這一點正吸引長年受茶道訓練、着重內在美的伊勢彥信鍾愛。
香港蘇富比 「伊勢彥信珍藏重要中國陶瓷」專場
拍賣日期:9月9日
預展日期:即日至9月8日
地點:中環干諾道中8號置地遮打蘇富比旗艦藝廊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