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當代演繹 曾稑宸伙韓舞者 肢體說話蹈生死
【明報專訊】「我是誰?現在的我是從何而來?」讀者可曾想過,在踏入什麼人生階段時,會叩問自己這兩條問題?編舞家曾稑宸(Terry,原名曾景輝)選擇在5年前、自己踏入30歲之際,用舞蹈去尋根。他用5年時間探索破地獄這種傳統喪葬儀式,今次聯同4位韓國舞者,上演一場與生死共舞的祭典。
不是尋根嗎?為何尋着尋着,Terry尋到了破地獄?母親做神功戲、父親耍功夫的他,9歲開始跟父母分居,記憶裏和家人聚首,不是打麻將,就是吃飯,剩下的就是喪禮。Terry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怕喪禮儀式的音樂,那些音樂反而帶給他強烈的感覺,他笑說:「如果我不是學跳舞,可能會去學粵劇!」於是,受雙親潛移默化的影響,再結合兒時回憶裏揮之不去的喪禮音樂和氣味,他想嘗試把破地獄變成一個舞蹈作品。「我挺喜歡香港這麼中西合璧的地方,當代舞蹈好像很前衛,而我又做一些很傳統的東西,傳統舞蹈和創新的藝術形式互相碰撞之下,新面向會是什麼?我很想去試。」Terry說。
Terry跟隨破地獄師傅黃焯傑(十叔)學習破地獄,數個以破地獄為引的階段展演因此誕生。2020年《毛.恐不入——毛鬙鬙》專注研究在不同地方跳舞的身體質地、2022年《毛神神》着重燈光和音樂、2023年的《時空觀》裏完整的「台、燈、聲」已然成形……每一次都有新元素、新火花,但Terry發現自己有點忽略了舞蹈本身。2025年,Terry將在首爾舉辦的「香港周」演出,索性來個《破地獄》韓國篇,赴韓前先在港公演,他說今次想尋找專屬這個作品的獨特身體語言。
梅謝夫設計「靈堂」、服裝 梁寶榮創作音樂
與前幾次演出相比,Terry說這次作品很storytelling(說故事)、一點都不抽象,他演破地獄師傅,4位韓國舞者則分飾孝子、亡靈和金童玉女等角色。一開場,Terry會念經、敲擊,「首先我要背,然後唱是8拍、敲是7拍,腦袋都快要瘋了」,緊接着會點香、燒符,開壇請聖。破地獄儀式裏常見的燒香、手捧靈牌等,Terry和舞者都會一一以舞呈現,「香能燒着、又有氣味,觀眾會聞到氣味,雖然可能會焫到我全身,但我對香是很有感覺」。若情况許可,他也希望與火共舞,還原破地獄師傅跨過火盆的一刻。表演最後會以4個舞者化身亡靈、離開靈堂作結。
觀眾走進劇場,將恍如置身在由梅謝夫設計的「靈堂」,起舞的瞬間,耳邊傳來的是梁寶榮的音樂——在錄音室錄製5個破地獄師傅的念經和敲擊聲,再與電子音樂混合成專屬於這場破地獄的樂章。梁寶榮在本月21日的創作分享會上說,這次是「重新閱讀、經歷過往」,會沿用過往數次演出的部分音樂,也會有今次的新創作。Terry在內的5位表演者會穿上設計時裝超過20年的梅謝夫所設計的服裝,Terry形容服裝的用料遠觀酷似紙,呼應破地獄這個大主題之餘,設計師亦會調整服裝細節,以便舞者舞動。
赴韓排練3周 感兩地舞者差異
為準備演出,Terry遠赴韓國排練3星期,每日朝十晚六,他笑說韓國舞者事前對破地獄毫無概念。雖有翻譯在旁,但舞蹈有時又怎能用言語表達呢?Terry索性交給身體,以肢體配上簡單英文短語交流,「From the top,我就敲一下頭,又或者數下拍子……其實有時在排練室不需要說得很複雜」。如果要比較港韓兩地的舞者,Terry說韓國舞者的身體能力平均較香港的高,但香港舞者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強,且較有創意。而Terry作為編舞家,他也發現自己挺喜歡到外地排舞,他說在香港排舞來來去去都是在工廈,啟發Terry編舞的靈感多是「回家聽歌、喝酒、看書」,「但是你去到那裏(韓國),不用喝酒、不用聽音樂,你就是看着那個環境、躺在那裏,就已經有想法了」。這次韓國之行,Terry形容是一個好的進程,「透過韓國舞者讓我看到《破地獄》這個演出,在動作設計或動作發展上的可行性」。
除了問「我是誰」,Terry說這個作品也是透過舞蹈治療他自己。至於面向觀眾,2023年的《時空觀》Terry說是給心靈未被治療、留下來的香港人;今次《破地獄》韓國篇,觀眾進來看一個喪禮儀式,能帶走什麼呢?「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感受他的過去,之後他下一步會想做什麼;又或者想起爸爸媽媽,甚至只是想起他以前的某一刻。」若能再行前一步,Terry希望觀眾找到自己的生死觀。對Terry來說,他的生死觀就是:活在當下,繼續做自己的事。
《破地獄》韓國篇
日期及時間:9月26至27日晚上8:00
9月27至28日下午3:00
地點:葵涌興寧路12號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320元
文:譚雅詩
編輯:謝秋瑜、孫志超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