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拍賣官黃瑩 「執槌」如打高球 考驗臨場反應
【明報專訊】拍賣官於拍賣會中需要一眼關七,既要了解買家反應和微細變化,又要調控全場氣氛。最近,富藝斯香港現代及當代藝術部拍賣主管暨副專家黃瑩剛成為富藝斯香港歷來第3名女拍賣官。自言「I人」(內向者)的她,每當踏足拍賣台便充滿能量。她在中學時曾入選香港高爾夫球代表隊,大學期間也是球隊成員。她表示,「打高球講求臨場反應,和做拍賣官很似。就算準備好一切,到拍賣開始後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要按現場變化調節,像打高爾夫球一樣逐步把球打進似近若遠、似遠若近的終點:果嶺球洞。
【拍賣專家訪問系列】
黃瑩(Kimberley)在美國留學期間主修心理學,畢業後先後於藝廊和拍賣行工作。加入富藝斯(Phillips)香港現當代藝術的專家部門後,她努力學習,得到同事悉心指導,最近通過了拍賣官培訓。她的第一場拍賣是今年5月27日結束的「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和日間拍賣」,負責最後20件拍品的執槌工作。今年秋季,她會負責主管香港的「New Now:現代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及網上拍賣。
高球精英轉向藝術賽道 沉着應戰
「對於藝術,我小時候就已有興趣,3歲起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上一堂繪畫課。」黃瑩在大學修讀心理學,早年未對藝術史有太大了解,「我一直覺得藝術是個自我表達的方式,藝術和心理學其實是很關聯的」。疫情前她在倫敦修讀了關於藝術的碩士課程,後來在富藝斯倫敦工作了幾個月。疫情時她回到香港,在一間畫廊工作,然後加入另一間拍賣行。「我當時在拍賣行的職位並非專家部門,主要負責行政和營運的相關工作,工作了1年半左右。我覺得那經驗挺好,讓我了解拍賣行的運作方式;後來就轉到Phillips擔任cataloguer(編目員),需大量研究並撰寫許多文章,還要經常檢查拍品狀况,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我媽媽喜歡抽象畫,曾畫了一張類似抽象大師Mark Rothko的作品。她並沒有刻意教我,但常常帶我去參觀藝術展覽。」黃瑩父母對她的藝術人生賽道來說,可算是第一個發球台,其間她也經過沙坑、水塘、樹叢等障礙區。「我真的不知道為何當初會選讀心理學。到畢業後選擇工作時,也沒想過做相關工作,就是不想繼續讀下去吧。」那時碰巧媽媽的朋友介紹她進中環一家畫廊工作,之後她慢慢規劃和摸索出自己的球道。
「那裏有畫家龐均老師的畫。工作起初需要時間適應,我性格比較內向,最初進入藝術這行業我有點害怕,因不知道是否真的適合。」進入拍賣行工作需要面對很多客人,表達能力要很強,這讓她慢慢學習如何和別人溝通;而一路上的行政、營運工作亦成為她學習和成長的buffer zone。她想向專家部門發展,慢慢發掘自己興趣,也一直收集藝壇「風聲」,了解市場流行什麼,後來收到cataloguer工作的邀請,成為她的時機——讓掉落水塘的高爾夫球,重新放置於賽道上繼續比賽。
內向並專注的她,面對新挑戰時沉着應戰。「我都是靠自己努力學習,常看文章和參觀展覽,訓練自己去欣賞藝術品。」兩年前她進入富藝斯香港時,New Now稱為Mid Season季中拍賣,「當時第一個拍賣叫Disruptors,我負責拍賣圖錄編纂和檢查拍品」。拍賣行以當代藝術品聞名,當時希望通過New Now這一概念引入一些新興藝術家;到她正式接手管理工作後,賽道上又增添了多幾個球洞和山坡。「最大挑戰是要有leadership skill,以前做catalogue是做人家叫你做的東西,現在則由我去管理一場拍賣。自由度是多了,可以控制有什麼作品進來、什麼不想收,同時要控制整個團隊的工作量。」而同事都很好,經常溝通,「選哪一類藝術家的觸角一定要有,一班專家同事也會內部討論」。
看好年輕畫家李黑地市場潛力
New Now就像是《超級巨聲》一類的比賽,突然會有藝術家爆紅。其中她一個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李黑地。「李黑地(1997年生)是Pace Gallery代理的年輕藝術家,這兩年在拍賣市場中逐漸受到關注。」黃瑩欣賞李黑地的抽象作品,特別喜歡她在作品中融合鮮艷色彩和動感構圖,展現強烈情感,作品不僅富有視覺衝擊力,還深具哲學意涵。「她的(作品)收藏家大多數比較年輕,近期在紐約拍賣會上的表現相當出色,顯示她的市場潛力和影響力。」黃瑩提到,疫情期間有些作品的價格飈升,市場變化很大,她與收藏家交談後,發現他們純粹是因為喜愛某幅畫而購買,不一定是為了投資回報。在蒐羅拍品時,黃瑩除了用大熱的現代藝術拍品回應市場,徵集時亦會引入當代藝術品作平衡,小心計算每個類別可以收多少件,應該收多少件,像高球比賽時靈活使用長短杆,建立一幅宏觀的整體銷售藍圖。
黃瑩這刻也不知道自己藝術生涯的最終果嶺在哪裏,但一直以賽場上出現的藝術品作為旗杆和路標。「在我剛加入富藝斯的時候,我們的亞洲區主席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詢問我未來是否有意向成為拍賣官,我立即明確表示希望實現這個目標。」約半年前,公司為有潛質同事提供拍賣官專業訓練,她和約20名同事學習基本知識後,經篩選進入最後一輪的嚴格培訓。「春拍前我才收到邀請上陣當拍賣官,心情是興奮多過緊張,對於我來說是個挑戰,可以跳出舒適圈。我平時真的不是很常說話的人,但我一站上台就覺得自己是個不同的人!」她雖然負責最後20件、價格相對低的藝術品,但因為中間才加入拍賣會,要適應現場氣氛、調整情緒也不容易。「拍賣4時開始,但拍到差不多7時才安排我上台。坦白說我還未知自己是走哪種風格的拍賣官,但覺得最重要是保持笑容!」她下一次上場可能是10月舉行的拍賣會。「那是我們公司在亞洲成立10周年的拍賣,會是一個大活動。」
心水藝術家:Salvo、奈良美智
這位新進拍賣官對現當代藝術有何個人心水?「我很喜歡意大利畫家Salvo的色彩運用,他構圖有很多元素,不少(作品)在意大利取得靈感,他利用旅行過程啟發畫畫,有些作品中樹的形態也很特別。他就光線運用跟過幾名畫家學習,再慢慢refine自己的技巧。」另一位她大讚的藝術家是日本的奈良美智。「我在一個收藏家家中見到一款奈良美智的雕塑,差不多2米高。我很驚訝!那是件很獨特的作品,裏面有摩打裝置令水流動,做出雕塑人物滴眼淚的效果,是博物館質素的作品。」
多重身分的她工作愈來愈忙碌,但回想起昔日當香港高爾夫球運動員的歲月時卻雙眼發光。「我十幾歲進了港隊打高球,和隊友到不同國家參加比賽。現在也是把打球時學到的東西轉移到工作,例如處理壓力、控制情緒,在逆境中反敗為勝等。」她認為高爾夫球是較個人化的運動,「就算和團友去比賽,到最後也是各自計算自己分數。我喜歡的不是挑戰別人,而是挑戰自己」。比賽讓她認真地設定目標,不斷進步;而現時每季的拍賣品徵集和拍賣官工作,對她來說也是一場接一場的精彩比賽。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鍾卓言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