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海濱滿「竹」藝術 領略光和風
【明報專訊】作為香港傳統的建築技術,竹棚搭建近年來已超越實用範疇,被建築業界、市民乃至遊客視為獨特本土藝術形式。今年舉行的第9屆「中環夏誌」,焦點就落在具本土文化意義的常駐節目——「竹迷藏——玩竹夏日!」,展示獨特竹藝傳承和它在當代城市中的應用。
「中環夏誌」與香港建築中心攜手,將這份傳統技藝轉變為藝術裝置,邀請公眾走進竹的世界,感受其堅韌與詩意。現場可欣賞到多位建築界大師與團隊以竹為媒介,創作的6件大型而富有創意的竹藝裝置。這些作品不僅展現竹材的多樣可能,更蘊含對城市、自然與人文關係的深刻思考。
在入口位置映入眼簾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篠原寬之和其團隊工藝設計研究室帶來的《靜.編.動》。這個竹亭以傳統竹編技藝編織而成,在高樓林立的鬧市中提供「放空」空間,喚醒大家對自然存在的感知。光線和海風穿透其間,在地面上幻化出動態光影。抬頭向上望,還會發現中間的「天窗」,象徵大地與天空的連結。
天后誕、太平清醮回收竹 變身「風玫瑰」
不遠處拔地而起的竹牆,原來是戲棚師傅陳煜光與建築師兼城市設計師葉頌文合作創作的作品《風玫瑰:風紋竹籟》。「風玫瑰圖」原本是氣象圖表,顯示風向和風速分佈。葉頌文以此構想,利用陳師傅在天后誕和太平清醮後拆卸的回收竹,在海濱搭建成3米高的竹製風玫瑰,把抽象科學概念轉化為可觸摸、可投入的空間故事。人們穿過竹牆間的通道時,能在竹牆間感受到風向,就像與城市的氣候玩捉迷藏。展覽期間大會更舉辦導賞團和工作坊,讓公眾深入了解作品故事與創作過程,甚至親手體驗竹編樂趣,例如製作竹花和祝福風車,或參與親子壽司櫈工作坊,讓大家一起「玩竹夏日」!
中環夏誌2025「竹迷藏——玩竹夏日!」
日期:即日至8月3日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龍和道9號)
[開眼 玩樂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