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方法論的立體
【明報專訊】橫濱美術館歷經3年翻修後重新開館,首檔企劃展是日本創作界橫跨廣告、教育、遊戲與傳播領域的重要人物——佐藤雅彦的大型個展「佐藤雅彦展 新しい×(作り方+分かり方)」(Sato Masahiko Exhibition new×(way of making + way of understanding))。除了是佐藤雅彦的首次的大規模回顧,更強調「創作的方式」與「理解的方式」的雙重探究,體現佐藤將設計與教育融合的核心思想。
兒子十十由1歲起便是「ピタゴラ裝置」迷,家裏儲齊了相關的書籍。待在電視前等待「ピ」節目的他,總會急不及待大叫叫齊全家來看——從一個行動觸發下一個動作,以物理學的因果關係與連鎖反應為基礎,將球、滑輪、斜面、滾輪、槓桿等簡單裝置組合成複雜的「機械接力系統」,直到一個結果出現——「ピタゴラスイッチ」的音樂響起。
佐藤雅彦以創意導向的思考與方法聞名,其代表作品包括NEC廣告「バザールでござーる」、遊戲《IQ》、兒歌《だんご3兄弟》,以及NHK節目《ピタゴラスイッチ》、《0655/2355》等。這些作品廣為人知。然而,佐藤表示他並不願被貼上「創作ピタゴラスイッチ的人」或「創作だんご3兄弟的人」的標籤。
展覽以佐藤的論述「造一個方法」開始。開篇段落如下:「40多年過去了,我家的書桌上還保留着一張29歲時寫的字條。那張被太陽曬得褪色的紙上,寫着一句同樣褪色的墨水字『我正在考慮創造具有不同規則的事物。』這是我在完全沒有表達能力的時候想出的方法論的開始。」思考並創造「不同的規則」或「新的製作方法」是佐藤4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亦是他想透過這次展覽傳達的強而有力的信息。
任何在1990年代看過電視的日本人,都能哼出他的廣告旋律。產品名稱不斷重複,這些「聲音」——節奏感強、輕鬆隨意、幽默詼諧的力量深深吸引了人們。 「音樂定義了畫面」,佐藤說。
展覽分為數個主題展區,「ピタゴラ裝置」的實體展示區就把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機關裝置在現場重現,單是在這區,兒子就已經停留了1小時。另一區則以「廣告的作法」為題,介紹佐藤為大型企業設計的廣告,如「スコーン」、「モルツ」、「ポリンキー」等,深入解析他如何透過精準的信息傳遞手法改變廣告敘述方式。
佐藤曾表示,他的創作重點不在產出作品本身,而是創造出「製作方法」—— 一種能夠重複使用、延伸的創作結構。正是這樣的思想,讓他能夠跨足不同領域,呈現了方法論的立體。
文:陳楚翹(從事藝術創作,現居東京)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