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導向訓練效果更佳?英研究:你可能還沒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們平時在運動時,可以選擇與自己人格特質相契合的運動方式,例如外向的人可以參與多人團康運動;而神經質的人可進行一些簡短、單人的運動。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運動變得更有趣,還可能提高健身成效並顯著降低壓力。
該研究由UCL運動、健康與神經科學兩個研究單位合作進行,現在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研究團隊針對受試者進行人格特質評估,並觀察他們在八週運動計畫中的參與狀況與壓力變化,發現不同性格的人對運動類型的偏好與效果大不相同。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運動與健康研究所博士弗拉米尼亞龍卡(Dr. Flaminia Ronca)表示:「我們發現,人格特質會影響我們參與運動的方式,特別是我們最享受哪種類型的運動。」
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為兩組,第一組(干預組)獲得一份為期八週、包含自行車和肌力訓練的居家健身計畫;另一組(對照組)則維持其原有生活方式。研究人員檢視了外向性、盡責性、親和性、神經質及開放性等五大人格特質,並透過問卷調查受試者對運動課程的享受程度。
研究發現,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偏好的運動模式各異。像是外向性(Extraversion)得分高的人,更享受與他人一起進行的高強度訓練,如團隊運動。
而神經質(Neuroticism)傾向高者,則偏好私人健身空間;他們雖然能接受高強度運動,但中間需要短暫休息;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與開放性(Openness)高的人,則分別會出於責任感或好奇心而運動,不一定全然是因為享受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一個特別有趣的發現是人格、體能變化與壓力之間的關係。在實驗結束後,神經質得分高的受試者,其壓力水平出現了顯著的降低。龍卡表示:「這是一個極好的消息,因為它突顯了那些最能從壓力減輕中受益的人,對運動的反應非常好。」
研究團隊最後總結,運動最關鍵的部分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項目,即使沒有立刻找到也不應氣餒。而這份研究未來可望成為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領域的重要參考依據。透過將人格特質納入運動規劃設計,專家能更具效率地為不同個體量身打造運動處方,不僅提升健身效果,更有助於長期維持習慣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