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75歲以上高齡駕駛 致「脆弱用路人」死亡率最高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113年高齡駕駛肇事件數創下近5年新高,近6萬件,北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發布最新調查結果,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脆弱用路人」死亡率之高,位居各年齡層之冠,為41至64歲族群的2.44倍,駕駛年齡愈高,行人死亡創傷風險也愈高。
為降低高齡駕駛意外事故 將參考日本機制下修高齡換照年齡至70歲
交通部統計,全國70歲以上擁有駕照者共182.6萬人,推估10年後將達272萬人,為降低高齡駕駛意外事故,將參考日本機制,下修高齡換照年齡至70歲,增加有肇事紀錄者須完成「安全駕駛實地訓練課程」、危險感知及交通安全教育課程。
現行高齡換照是75歲以上駕駛每3年換照1次,須通過體格檢查、認知功能測驗。交通部統計,民國106年7月起,針對高齡換照者,公路局主動寄出86萬1644張通知書,換發駕照80多萬張,換照率達93.5%。
北醫大研究團隊分析警政署2011年至2023年交通事故資料庫 歸納3大重點
高齡換照制度雖可提高行車安全,但高齡駕駛者傷及其它用路人的事故傷害仍層出不窮。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15日舉辦「高齡駕駛管理政策行不行?交通傷害防治與長者行動權平衡研討會」,北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教授白志偉研究團隊分析警政署2011年至2023年交通事故資料庫逾42萬6000起汽車事故案例,以41至64歲駕駛22萬3303人最多,75歲以上駕駛6166人。這項研究可歸納3大重點:
▸重點1: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脆弱用路人」死亡率為各年齡層最高,為41至64歲族群2.44倍。
▸重點2:駕駛年紀愈大,則行人死亡創傷風險也愈高,65歲駕駛每增加1歲,行人死亡事故風險增加4.5%,75歲駕駛每增加1歲,行人死亡創傷風險大幅提高11.3%。
▸重點3:高齡駕駛對造成自身傷害也與年紀呈現正相關,65歲以上汽車駕駛每增加1歲,自身死亡創傷風險分別增加8.8%。
高齡駕駛容易出事且交通事故嚴重度升高 與共病、生理機能與認知功能退化有關
白志偉教授表示,高齡駕駛容易出事,且交通事故嚴重度升高,這與共病、生理機能與認知功能退化,以及反應能力變差等因素有關。此外,「脆弱用路人」是指,行人、自行車及摩托車騎士,因無法承受高速衝撞,遇到交通意外,容易重傷、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高齡、無照的駕駛造成交通事故傷害,更為嚴重,以65至74歲駕駛族群為例,如為無照駕駛,在脆弱用路人死亡事故風險上增加1.82倍,75歲以上則提高為3.18倍。白志偉進一步分析,單就造成行人死亡交通事故來看,75歲以上無駕照者為41至64歲無駕照者的3.25倍。
政府在強化換照體檢與測驗同時 應提供交通替代支持系統減少社交孤立與就醫障礙
據統計,2024年65歲以上領有駕駛執照者共有232萬6657人,該年度高齡肇事事故案件為5萬8822件。萬芳醫院高齡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吳芝穎表示,高齡者持續駕車為維持生活自主的重要選擇,但身體各反應力逐漸退化,政府在強化換照的體檢與測驗內容,另應提供交通替代支持系統,減少因無法駕駛所導致的社交孤立與就醫障礙。
# 首圖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