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疫苗斷層危機!170萬人恐成「肝癌破口」 醫曝4大迷思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28)日攜手國民健康署公布B肝最新調查。(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台灣癌症基金會今(28)日攜手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調查,40歲以上、出生於疫苗施打前的「斷層世代」仍有逾170萬人為B肝帶原者,並存在4大認知危機,恐成為肝癌防線破口。
台灣癌症基金會醫療副執行長張家崙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肝炎,每年有超過200萬新肝炎案例發生,同時每年也有130萬人死於B型肝炎及C型肝炎,而全球只有45%的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B型肝炎疫苗。反觀台灣,自1986年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施打B肝疫苗的新生兒國家,成功大幅降低兒童B型肝炎感染與肝癌發生率。
根據國健署資料,B肝疫苗政策實施後,新生兒帶原率從原本的10%下降至1%以下,嬰幼兒肝癌發生率也同步下降超過八成,顯示疫苗政策有效預防母嬰垂直傳染與後續疾病負擔。然而張家崙則指出,在1986年以前出生,亦即40歲以上的國人,B肝帶原率推估仍有一成左右,全台灣約有170萬名B肝帶原者,其中許多為疫苗政策實施前出生,卻因無症狀、不了解病程,未接受追蹤或治療者,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70%B型肝炎及20%C型肝炎。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有肝硬化的風險,而肝硬化者每年約有5%變成肝癌,誤入肝病三部曲。
台灣癌症基金委託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公司,針對40歲以上,B肝疫苗斷層世代之族群進行認知與行為調查,發現此一族群在防治上遭遇四大認知危機與迷思,包括「錯誤傳染迷思普遍」,近5成民眾不清楚B肝主要感染途徑,40%誤以為吃飯、講話會傳染,讓民眾在預防走錯方向,也易讓病友背上不必要的污名。
以及「知道卻不追蹤」,雖然有94%的40歲以上民眾知道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而帶原者認知模糊,1/3未每年追蹤,恐發展成肝癌的風險大增。還有「沒有症狀就不管它」,3成3帶原者以為沒症狀就沒事,不清楚B肝是需要長期追蹤或服藥控制。最後則是「藥吃一半就停,病毒可能全回來」,近4成曾用藥病人自行停藥,3成因「指數正常」誤判停藥時機。
張家崙表示,「知道卻不追蹤、覺得沒症狀就沒事、藥吃一半就停」,這些錯誤觀念成為台灣肝癌高發的元兇之一。他強調,指數正常不等於沒事,藥不能自己停,沉默的病毒才是最危險的,追蹤更是對健康真正的負責,呼籲B肝患者別錯失治療黃金期。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則說,B、C型肝炎是台灣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主要原因,政府提供「終身一次免費BC肝炎篩檢」,並自8月1日起將篩檢年齡下修至1986年以前出生者,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堵肝癌上身。他提醒,肝臟是沉默器官,等到有症狀再治療,往往已經太遲,同時強調,1986年以前出生的民眾,當年尚未有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政策,相對感染風險較高,國健署特別在今年將這個族群提前納入篩檢對象,希望大家踴躍參與。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