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看護新政8月上路!免評美意變「仲介新藍海」,能否堵得住長照黑洞?
去年通過「80歲以上」、「70~79歲癌症二期」以上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雖然新制將正式於8月1日上路,但仍引發不少民團擔憂未來重症患者恐遭新制「拒於門外」。
距離《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上路,僅剩不到5天。去年通過今年初公布的這項修正案,讓符合80歲以上或70~79歲癌症二期以上者,無論是初次申請或續聘外籍看護,皆可在不經醫療機構以巴氏量表評估的情況下,聘請外籍看護。
巴氏量表免評新制將上路!民團憂搶工問題、呼籲重症優先
新制上路雖造福部分家庭可聘請外籍看護,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台灣失智症協會等民間社福團體再度發聲,批評新制上路將導致「接輕拋重」,仲介及外籍看護恐接較容易照顧的案主,重症、複雜個案等不易照顧者反而苦無人力照顧。
他們強調「人力要用對地方,重症要優先保障」,同時訴求廢除巴氏量表,回歸更全面的長照評估。
新法尚未上路,已有40%的家庭面臨外籍看護要求加薪,另有23%的家庭外籍看護表達想要換雇主、照顧比較輕鬆的個案等,罕見疾病基金會副執行長洪瑜黛表示,相較於機構等長照資源,外籍看護的費用全由民眾吸收,對有需求的家庭是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陳筠靜指出,失智症患者隨病情進展,不論在家或外出都有一定風險,幾乎須全天照顧,且因患者照顧難度高,家屬常為了留住外籍看護須花費更多的錢,如今即便願意支付額外費用,仍可能面臨外籍看護認為工作繁重,而轉往照顧較輕症個案的情況,「很多失智症者家屬反應,失智症家庭沒有選擇權,而是『被選的角色』,」她說。
立法委員林月琴直言,巴氏量表免評新制是「惡法」,應暫緩實施。如果政策仍要上路,應建立完善外籍看護聘雇分級制度,並廢除巴氏量表,改採更全面的長照需求評估,讓申請到外籍看護的聘雇家庭,可順暢地結合居家服務、喘息服務等長照資源,減輕照顧負擔。
衛福部為避免外籍看護挑案,推「綠色通道」真的有用嗎?
為回應有長期照顧需求的家庭,勞動部與衛福部研商建立重症及一般申請案件分流制度,提供重症家庭「綠色通道」,加速審查流程,也讓在申請空窗期的家庭使用長照服務。對此陳筠靜強調,應該把重要的資源留在真正有需要的被照顧者身上,除要有良好的「分流制度」,保障失智症等有高度需求的被照顧者不會被挑案,政府機關也應根據情況做滾動修正。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祕書長孫一信表示,對綠色通道的規劃樂觀其成。不過,分流和綠色通道是個修法後,不得不這樣調整的行政措施。但就長期來看,開放53萬人可申請外籍看護,變相成為「仲介的新藍海」,對於重症、複雜照顧等個案的保障,效果勢必會隨時間遞減。「對今年要實施的這個制度,真的非常非常的憂心,」他語重心長地說。
如何確保外籍看護不受新制影響?
針對當時立院通過80歲以上巴氏量表免評修法,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建議,勞動部開闢相關求助管道,或在長照1966專線,對於遇到搶工情況的來電者註記。另對於有聘雇外籍看護的家庭,提出3項提醒:
1. 聘雇家庭應多關注外籍看護的心情與動向,提供適時安撫。
2. 鼓勵聘雇外籍看護家庭多利用1966長照專線服務,提供外籍看護更多支持,減輕照顧負擔。
3. 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專線,尋求協助。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在一般職場中,勞資平常關係如果很差,員工一有機會也會跳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外籍看護也是同樣道理,和本國勞雇關係無異。她建議,聘雇家庭要「把外籍看護當新家人」,避免對外籍看護太過苛責,也不應抱有成見或歧視心態。以平等對待的關係「平常就當朋友」,才是能兼顧聘雇家庭及外籍看護的做法。
(本文諮詢專家: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