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重不只是吃多動少! 168斷食法為何容易失敗?醫:3原因讓體重不降反升

潮健康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台灣肥胖率高流行減重法層出不窮,許書華醫師指出,肥胖深層原因複雜,涉及激素失衡(如瘦素阻抗)、基因差異、腸道菌失調等生理機制。減重需從根本著手,以個人化體重管理結合基因檢測、腸道菌分析、荷爾蒙檢測等實證科學工具,由專業醫事人員評估設計專屬的飲食、運動處方,同時兼顧作息、壓力與睡眠管理,才能真正達成並維持長期健康的體態。

台灣肥胖率在亞洲名列前茅,相關併發症及健康風險也成為社會經濟的隱藏成本。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50.3%,幾乎每兩位成人就有一位面臨體重超標。對照台灣十大死因其中8項與肥胖有關,更可能增加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及多種癌症的風險。

久坐少動再加上精緻飲食、外食風氣,「減重」儼然是台灣民眾最在意的健康問題之一,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蔚為風潮的減重方法大行其道,並與社群媒體推廣、名人宣導結合廣泛流行,包括生酮飲、間歇式斷食、單一食物減肥法,甚至極端的極低熱量飲食都受到高度關注與仿傚。但是,缺乏個人化評估指導的減重方法,不只容易減重失敗,甚至會影響正常代謝,造成體重與體脂反覆升高的惡性循環。

168減重法翻車?間歇性斷食與流行減肥法為何容易失敗

書心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許書華醫師在《書式減脂學》中指出,近年168斷食、生酮飲食等相對極端的減重方式,在某些族群身上的確可能達到短時間內體重下降的效果,甚至極低熱量飲食(VLCD,每日攝取低於800大卡)在統計中發現最多短期內能減輕原始體重16.1%,然而,過於嚴苛的減重手段一旦無法維持,很容易就造成體重反彈。

「間歇性斷食與生酮飲食需要極高的生活自律與穩定作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是無法持續下去!」許書華醫師提醒,尤其是壓力大、睡眠不佳或工作輪班者來說,採取這類極端節食可能進一步擾亂代謝節律,造成血糖波動與激素失調。當身體進入「飢餓防衛」模式時,減重不但停滯,還可能導致脂肪儲存增加、肌肉流失,反而會傷害身體代謝功能,未來要想控制體重更為艱難。

許書華醫師強調,肥胖背後可能牽涉激素失衡、基因差異、腸道菌失調,甚至整體代謝環境的改變。有些人即使嚴格控制飲食,體脂肪依然居高不下,可能與身體出現「瘦素阻抗」有關,使大腦接收不到「飽足感」訊號,進而造成食慾難以控制,這類潛在問題若未同步調整,貿然嘗試各種流行減肥法往往以失敗告終,甚至易陷入瘦了又胖、胖了又瘦的溜溜球效應。

補充益生菌養成易瘦體質?腸道菌叢如何影響體重

近年關於腸道菌與體重的相關研究也成為熱議話題,多補充好菌是否更有機會減重成功?許書華醫師表示,目前文獻的確發現身型胖瘦與腸道菌型態相關,如肥胖者的厚壁菌門比例,通常高於擬桿菌門,而特定菌群能提高食物能量吸收效率,甚至透過神經與免疫訊號調控食慾與胰島素敏感性。例如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可能促進GLP-1(腸泌素)與PYY等激素分泌,達到調控食慾的效果。

不過,只是補充單一種益生菌,難以真正改變菌叢生態。許書華醫師強調,目前科學界尚未對「益生菌能有效減重」達成大規模一致性定論。如果飲食仍以高油、高糖為主、熱量超標,即使補充再多好菌,也無法扭轉體內代謝環境。

從健康減重的觀點來看,益生菌能調節腸道健康,不應視為讓體重下降的萬靈丹,真正影響體重關鍵仍在於「熱量赤字」,也就是攝取的熱量應控制小於消耗量,才能提供減重成功率。因此,除了透過飲食補充足夠益生菌,仍需搭配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才能養好易瘦的菌叢生態。

瘦素、腸泌素不平衡才會胖?激素平衡與體重的關係

身體各項重要代謝功能,包括食慾、代謝與脂肪儲存都受激素影響,而現代人生活作息紊亂造成激素不平衡,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許書華醫師舉例「瘦素」是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荷爾蒙,主要功能是抑制食慾並增加能量消耗,但許多肥胖族群因為長期的血糖、飲食、睡眠等問題產生「瘦素阻抗」,進而造成飽足感信號失靈,食慾難以控制。

另外,風靡全球的「瘦瘦針」原理也與身體既有的「腸泌素」GLP-1相關。許書華醫師說明,GLP-1是人體自然分泌的腸道激素,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降低食慾與延緩胃排空,對於糖胖症(糖尿病合併肥胖)患者特別有效,原本是用於糖尿病治療,後來發現對體重管理的顯著效果而用於減重,甚至某些新一代雙效腸泌素(GLP-1+GIP)藥物,體重下降的比例可與外科減重手術比擬。

然而,腸泌素藥物也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噁心、便秘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包括孕婦、哺乳婦女、甲狀腺髓質癌家族史者等,都不建議使用。許書華醫師提醒,減重藥物應該被視為「推波助瀾」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減重期間建立正確、可持久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以免依賴藥物甚至停藥後體重反彈等後果。

體重管理應個人化 從改腦行動開始建立體態健康

「很多人瘦了又胖、胖了又瘦,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生活當中的盲點!」許書華醫師強調,某些容易造成肥胖的生活習慣與盲點可能並不自知,也並非單靠意志力可解決,要從根本達到健康體重管理應從「改腦行動」開始,從認知、習慣、生活模式等層面,例如意識到情緒性進食的習慣並學習替代的應對方式,或是破除對特定食物的錯誤認知,逐步調整體質與代謝環境。

許書華醫師表示,減重最有效的策略是先建立正確的觀念,再配合實證科學的方式包括:基因檢測、腸道菌分析、荷爾蒙檢測,由醫事人員評估設計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組合,同時也要注意作息與壓力管理,調直睡眠與身心狀態。另外,肌肉量會影響代謝與未來復胖風險,建議依照肌肉量、基礎代謝率設計適合的運動處方,循序漸進增肌減脂,更能維持長期的健康體重。

保健品輔助體重管理?從腸道、代謝到荷爾蒙,打破「只靠節食」的迷思

我藥行銷小花藥師表示:減重不應該只靠節食或運動苦撐,其實保健食品在整體體重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輔助角色。現代人飲食普遍精緻化、三餐外食多,加上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體內代謝與荷爾蒙平衡,因此,適時補充對的保健成分,是幫助身體恢復『容易燃脂、難囤積』狀態的有效手段。

小花藥師進一步指出,常見有助於調節代謝的成份如白腎豆可抑制澱粉吸收、甲殼素以及仙人掌纖維可以抑制油脂吸收,柑橘多酚類、非洲芒果子以及綠茶兒茶素等成分能夠幫助脂肪代謝。這些成分不是用來取代飲食控制,而是讓身體在減重過程中更有效率、不易反彈。

減重需要多方面審視自身狀態,最好同步諮詢專業醫事人員,單純只靠意志力很容易造成體重反彈。小花藥師在知識衛星開設的《藥師的保健品全指南》中也有分享:減重除了靠意志力控制飲食之外,也可以適當地使用保健品作為輔助,讓原本飲食控制的效果更好。

(本文引用自:藥師健康)

延伸閱讀:

台灣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警告:再不積極減重,恐提高200種疾病風險

低碳飲食、代餐減重、生酮減重法怎麼選? 專家完整解析優缺點、特色與注意事項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中!豆腐最忌「這樣吃」:害人慢性發炎、反傷身

三立新聞網
02

雨彈狂炸中南部!醫喊:淹水恐引爆11病 「這4種」會奪命

三立新聞網
03

胃食道逆流治不好,胃鏡檢查卻沒問題?胃腸科醫揭恐是「1原因」造成

優活健康網
04

每天都在減肥?研究驚揭:住在這種地方就能「瘦身防癌」

造咖
05

媽罹帕金森症爸中風,看護累到喊跑…海外女兒「1鍵」盡孝:照服員、物理治療師到府救援「終於放心了」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07月29日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

Heho健康

蚊子怕什麼?家裡2處最容易藏蚊子!滅蟲職人授無毒殺蚊妙招

健康2.0

櫃姐眼睛過敏不只因花粉!「這東西」也是元兇 醫揭正確眼睫毛清潔方式

健康2.0

泡茶防癌還可淨化水中重金屬!研究揭:這種茶效果好 隔夜冷泡更強

健康2.0

先吃飯會血糖失控?吃完菜才能吃飯?正確吃法公開

健康2.0

吃優格降「大腸癌風險」研究證實!每周至少2次 營養師建議選這種

健康2.0

女性要在乎身體年齡還是實際年齡?專家給答案 這樣保養可「逆齡」!

健康2.0

乳癌不再最可怕!醫揭更年期後 女性頭號殺手 最大威脅是「它」!

TVBS

不只花生!6大類食材藏黃麴毒素 保存撇步一次看

三立新聞網

健身男連吃半個月蛋白粉 突全身無力「檢查竟是肝衰竭」

CTWANT

消除肝炎不能等 花蓮慈院呼籲民眾參加B、C型肝炎篩檢

中華日報

年輕人心臟病人數漸增!醫親教三招調整壓力荷爾蒙

健康醫療網

空污是失智症風險因子,研究:Pm2.5 危害最大

科技新報

【蕭其航醫師】2種情況下建議割包皮 相較其他手術,包皮槍如何做到迅速切割

問8健康諮詢網

醫起看/作息不規律恐加速老化 中醫曝2招提升睡眠品質

EBC 東森新聞

研究:掌握「第二外語」或可延緩失智 3大助益讓大腦更靈光

健康醫療網

新竹馬偕搶先布局地端生成式AI 破解醫療人力荒與資安危機

中華日報

世界肝炎日/老人機構染肝炎比率高!醫籲:合併「這 2 項檢查」將提高篩檢率

Heho健康

新竹福源花生醬遭驗黃麴毒素超標 業者致歉下架回收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電風扇吹整夜!男子起床竟面癱「嘴巴歪了」 醫警告夏日吹風3大禁忌

姊妹淘

偏頭痛新解方!宸華生技攜手台灣頭痛學會深入澎湖義診,助攻離島健康

潮健康

影/退化性關節炎上下樓有撇步 日常保養運動一次看

中廣新聞網

當醫生只會開藥!明斯兄妹如何以《Good Energy》掀起美國健康改革風暴?

康健雜誌

青光眼點藥無效? 醫師揭「治療新解方」助穩壓保視力

健康醫療網

80歲免評新制 恐衝擊身障、罕病、失智、失能照護權益

NOW健康

乳癌治療新趨勢 科技助攻降低治療負擔

商傳媒

強化醫療教育交流,馬偕與烏克蘭文尼察區域腫瘤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

華人健康網

知名花生醬驗出「黃麴毒素」! 吃下肚恐誘發肝癌、肝中毒,營養師:4種食材也很危險

潮健康

比防腐劑還毒!食安專家揭「1添加物」重創腸道健康、害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外籍看護新政8月上路!免評美意變「仲介新藍海」,能否堵得住長照黑洞?

康健雜誌

名人都在喝!盤點西芹汁的六大優點,除了消水腫、抗氧化還有神奇「1功效」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打造哺乳支持系統,給媽媽最有力的支持!有泌乳顧問一路相伴,讓哺乳之路充滿愛與力量,持續前行無所畏懼

媽媽寶寶

不吃早餐、斷食減肥要小心 研究證實:空腹超過12小時增30%膽結石風險

聯合新聞網

B肝疫苗斷層危機!170萬人恐成「肝癌破口」 醫曝4大迷思

三立新聞網

這些食物別放進微波爐!專家揭8樣禁忌名單:動脈硬化、爆炸風險都有可能發生

造咖

每天都在減肥?研究驚揭:住在這種地方就能「瘦身防癌」

造咖

大腦生病恐失智?醫生揭「1食物」護腦防失智,但這樣吃才有效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肥胖與心臟病的距離! 肥胖恐造成心肌損傷甚至心衰竭

NOW健康

假日不再只能衝急診!石崇良:10 月起廣設 UCC 專看輕症

Heho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