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在職名醫的長壽秘訣:自己做飯、各走各的、還有「少一點在意」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意思是說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如何「好好變老」是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挑戰。在日本,有幾位80歲以上的資深醫師,至今持續在為病患看診,他們看過無數病患的病苦,以更自在、從容的態度,實踐身心合一的養生智慧,維持健康腦力與行動力。原來,散步、泡澡、便當、煮飯,這些你每天都做得到的小事,就可以是最強抗老術!
80歲失智症名醫:自己做早餐!學做菜是給大腦的高效運動
日本失智症專家與在宅醫療醫師新田國夫,今年80歲,依然持續看診,而且會議行程滿檔,他認為,到了這年紀,誰都會生病,重點是維持開朗的心情,「我曾照顧很多臨終病人,深刻體會到,與其擔心無法掌控的生死,不如按照自己的節奏,快樂過好每一天。」
他每天清晨的固定行程就是健走15分鐘、搭配廣播體操活絡腰背,但是通常不會和太太結伴同行,原因是中年後常有關節退化和腰椎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運動節奏,如果步伐不同卻硬要一起走,反而變成互相牽制,因此夫妻倆寧願各走各的,更自在且更能持之以恆。
最特別的是,他不願把家務事全都交給太太,所以總是親自準備早餐,煎蛋、炒火腿、切香腸樣樣來,也常常照著食譜學習料理,而「學做菜」其實是預防失智的黃金習慣!下廚需要想像、計劃、與多工處理,在動手協調的過程,可以全面刺激腦部機能,因為成為日本專家票選認證的護腦TOP 2活動!
83歲小兒科醫師:堅持天天做便當,常備7種乾貨食材均衡又抗老
83歲小兒科醫師家森百合子,堅持每天親手替丈夫準備便當,而且菜色可是有講究的!首先,便當食材一定會有「豆類、芝麻種子類、海藻類、各式蔬菜、魚類、菇類、芋類」,可說是日本料理的常見健康食物,集齊非精緻優質碳水、好的蛋白質、膳食纖維、抗氧化維生素、DHA與EPA等好油與礦物質,可說是具備抗老元素,營養均衡、抗氧化力滿分。
當然,大家做料理難免會怕麻煩,她也分享自己的快速備餐秘訣,只要家中備好「乾貨」,就算每天煮飯也沒問題。像是豆腐渣、凍豆腐、乾香菇、乾地瓜、柴魚片等,稍加變化就能隨意搭配、快速端出一餐。
家森百合子分享,就像喜歡做便當一樣,「為別人做點事,是我活下去的力量!」她相信,全心投入自己熱愛的事物,也會讓人更清楚,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該怎麼走得無悔又自在。
82歲內科醫師:一天2次熱水澡,「鈍感生活法」平靜身心
82歲的內科醫師天野惠子相信,健康需要內外兼顧,所以她的養生哲學主要分為兩大核心:「身體要暖起來、心也要放下來」,從精神鍛鍊到早晚習慣,目標打造舒適愜意的老後生活。
首先,她每天早晚各泡一次40度熱水澡,每次大約15分鐘,有效提升體溫、促進血液循環。因為如果體溫太低,免疫系統無法好好發揮應有作用,最糟的情況就是讓癌細胞容易活躍起來,而泡澡幫助暖身、活血、提升免疫力,尤其早上起來讓全身熱呼呼的,也有助柔軟身體、改善關節靈活度。
此外,她強調要學會放下、別太敏感,更提倡培養「鈍感力」,也就是對於閒言閒語充耳不聞,不被外界干擾情緒,當「算了吧!沒關係!」變得很容易說出口,感覺到生活輕鬆不少,帶來自由和心靈平靜,在身心平靜的情況下,其實也是幫助睡眠安穩與自律神經穩定的因素之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