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害變笨?每週排便少於3次大腦老3歲!不吃藥就順暢的4個方法
曾有上完廁所整個人輕鬆不少,似乎連腦袋都變得靈光的經驗嗎?這可能不只是心理作用,最新的研究發現,排便的頻率與大腦健康狀態息息相關,若「卡太久」,不只影響腸胃,甚至連記憶力、思考能力都受到影響,讓你認知能力多老3歲,失智風險也悄悄升高!
便秘會影響大腦!研究:排便頻率太低,認知能力多老3歲
便祕不只是小問題,竟可能讓你的大腦「變老」!減重醫師蕭捷健日前於臉書分享2篇重磅研究。其中一篇刊登於權威期刊《Neurology》,分析了超過11萬人資料,發現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人,其整體認知能力比同齡人足足老化了3歲,記憶力變差的風險也高出73%。
而另一項研究,則觀察鐵人三項選手在不同的排便狀況下的運動表現,分成「未排便」、「自然排便」與「服用氧化鎂助排便」3組。研究顯示,排便後反應更靈光、耐力更持久,不僅前額葉的血氧維持時間更長,還讓反應速度快了3~4秒,耐力延長4分半,連疲勞感也減輕了!原來當腸道清空後,原本被消化系統「綁住」的血液與大腦資源,能集中火力支援肌肉與前額葉,讓腦袋運作起來不頓不卡!
腸道菌亂、便祕頻繁,大腦也會跟著「失控」
原來,腸道好不好,大腦真的都知道!人體有一套「腸腦軸系統」,這是一種連接腸道與大腦的雙向溝通管道,二者會互相影響,例如,當便祕導致腸道菌群平衡變差,腦部的情緒調節功能也會受到影響,不只讓你心情差,還會加劇迷走神經發炎,傷害神經元,進一步提升失智症風險。就像有時候太緊張,大腦也會釋放訊號給腸道,導致有些人過度緊繃的狀態下容易便秘;同理,當我們腸道維持健康,也會間接提升大腦的品質。
怪不得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宜霖曾在部落格強調「腸道是第二大腦」,認為延緩大腦老化、養出強健體質的關鍵,就是要顧好腸腦軸,讓這條「神經高速公路」運作順暢不卡關!那麼,該如何改善便祕,養出健康的腸腦軸呢?不妨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吧!外科醫師鍾雲霓分享4個促進排便的實用方法:
運動不可少:缺乏運動、久坐,容易讓腸道蠕動不足,進而沒有便意或大不出來。試著有意識地增加活動量,有動比沒動好,可從日常散步開始,逐漸提升至快走,有助促進腸道蠕動。
飲水量充足:每日建議水量為2500~3000cc。若有喝茶或咖啡,需額外補水,例如喝100cc茶,需補150cc水。
適度補充纖維與好油:每日纖維攝取量至少25~30克(約一個拳頭大小),可搭配適量油脂幫助排便。青菜與水果比例維持2:1,其中青菜就像是腸道內纖維質的骨架,能讓大便變得蓬鬆,尤其深色蔬菜(菠菜、花椰菜、空心菜)的纖維質含量可以是淺色蔬菜(高麗菜、娃娃菜)的2倍之多!而水果則是腸道內的晶體,讓便便不要過於乾硬。
把握早晨排便時機:雖然不一定要早上排便才稱為健康,但早晨確實是喚醒腸道的絕佳時機,此時喝一杯溫水讓腸道甦醒,同時輕鬆走動、順時針按摩腹部,能幫助腸胃順利蠕動、喚起便意。
有意思的是,飲食對於腸道和大腦的好處,不光只有高纖促進排便這麼單純。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曾提及一種稱為「短鏈脂肪酸」的物質,其中的丙酸(丙酸鹽)可調節腸道和大腦間的信號傳遞,如果想增加體內的短鏈脂肪酸,需要直接增加飲食中的纖維量,像是水果、蔬菜、豆類中,都含有充足的纖維,能幫助腸道內的微生物幫你分解成短鏈脂肪酸,所以別忘了盡可能提升飲食中的蔬果量喔!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