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飄黑影!夏宇童36歲確診白內障!護眼3要訣別讓眼睛老太快
夏宇童與孫協志愛情長跑6年,今年3月登記結婚,近來兩人都在健康方面有所體悟。先是孫協志發現自己血糖數值逼近糖尿病前期,為此積極減重6公斤控制,而夏宇童則是眼睛健康拉警報,36歲的年紀就罹患白內障,她坦言從沒想過這麼早就要面對白內障到來,感慨現代人用眼過度,定期檢查真的很重要!
36歲夏宇童罹「早發性白內障」症狀有如飛蚊症
夏宇童在社群平台Instagram分享親身經歷,某天在頂樓看風景,忽然發現眼前飄著一條條如變形蟲般的黑影,以為是飛蚊症,就診竟診斷出水晶體已經局部混濁,確診「早發性白內障」。
原以為白內障是「老人家」才會得的眼疾,但事實並非如此。夏宇童說,醫師判斷她的早發性白內障與過去高達650度的近視、遺傳體質及老化等因素有關,所幸目前不算太嚴重,若日後視力明顯模糊再處理也無妨。同時她也提醒大家關注眼睛健康,「看得清楚不代表眼睛沒問題。每天我們都過度使用眼睛,更要記得一年至少一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改善。」
為什麼白內障會提早報到?早發性白內障原因有哪些?
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屬,40歲以下也一樣要提高「早發性白內障」的警覺心,常見因素包含先天遺傳、過度暴露紫外線、受傷(鈍物撞擊、尖銳物體弄傷)、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病等。
尤其慢性病的問題,美國眼科醫師William C Lloyd III也特別提醒,像是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近視、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若長期控制不佳,都會提高引發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此外則是家族遺傳因子,衛福部台北醫院建議,若家族中有白內障病史,建議從20歲起定期做眼睛檢查,才能掌握視力變化的第一手線索。
早發性白內障有什麼徵兆?留意視力4種變化
除了認知「年齡」不是唯一判斷白內障的因子,還有注意相關症狀也很重要,特別是有時視力變差、視線模糊,很容易誤判成只是眼鏡度數不夠,甚至出現黑影時還當作只是用眼太久、眼睛疲勞,卻忽略了白內障警訊。
這也讓眼科醫師陳瑩山特別提醒年輕族群,不要忽視看電腦「對焦變慢」、抬頭看遠「視線模糊」等小徵兆,有可能就是白內障正在悄悄醞釀!
【早發性白內障的徵兆】
一般來說,早發性白內障的可能徵兆大致有視力變差、視線糊糊的、視野變形或出現重影、色彩變暗或失真、以及對光線的異常反應等。
視力變差、視線模糊:視力變得比以前更差。尤其,如果戴上眼鏡還是看不清楚,有可能並不是近視度數加重、鏡片度數不夠的問題,而是水晶體開始混濁的警訊。
視野變形、黑影:出現影子、重影。這種現象常被誤認成眼睛疲勞,如果給予眼睛充分休息過後仍有異樣,建議就醫確認是否有眼部疾病問題。
色彩失真:感覺世界不再鮮豔,顏色暗淡無光、不真實。
光線敏感:對強光敏感,例如覺得路燈、車燈的光線都變得很刺眼。
遠離白內障危險因子!護眼抗老3訣竅,挑對太陽眼鏡不NG
除了控制好慢性病,一般人要預防早發性白內障,最能控制的或許就是防範紫外線與抗氧化了。原來,陽光暗藏傷眼陷阱,紫外線會讓水晶體蛋白質變得混濁,而且就算不是大太陽,長期下來仍可能悄悄加速眼睛老化!
1.選擇抗UV的太陽眼鏡
要小心的是,別以為戴深色太陽眼鏡就代表防曬!日本眼科醫師鈴木高佳指出,太陽眼鏡的「顏色深淺」與「防UV能力」無關。若配戴的是無效的深色太陽眼鏡,反而因瞳孔擴張、吸入更多紫外線,害得眼睛受傷更重!建議選擇有「UV400」標章的太陽眼鏡,甚至搭配抗UV隱形眼鏡或遮陽帽,才是真正的護眼聖裝!
2.補充護眼抗氧化營養素
另一方面,吃對食物,眼睛也會感謝你。日常多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E及葉黃素,不僅能對抗光線帶來的氧化壓力,還有助於減緩眼睛發炎。紅蘿蔔、南瓜、菠菜、羽衣甘藍、玉米、奇異果、柑橘與堅果通通都是護眼好夥伴,讓你的「視界」保持清晰!
3.多戶外活動,控制近視度數
大於600度的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甚至是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眼部疾病,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應及早開始護眼,其中,「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及「多戶外活動」是近視者有效控制度數的關鍵祕訣!建議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走出參加自己有興趣的戶外活動,順帶也能建立適量的運動習慣,保護眼睛也對全身健康有益喔!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