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骨骼有機會「重塑」?65歲後提高骨密度的最佳走路法,3個訣竅這樣走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5月29日06:09 • 發布於 05月28日06:09 • 安娜貝爾.斯特里玆

編按: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想藉由快走來預防骨鬆、髖關節退化,不妨在日常路線加入4個簡單的變化,雖然會累一點,但對你的骨骼、骨密度和肌力都會有顯著的提升效果。改變自己平日的行走方式覺得太累嗎?想要循序漸進,這些小訣竅你一定要學起來!

經常步行能有效保護骨骼!做對運動2個月大幅提高骨質密度

在距離紅海不遠的葉門偏遠沙漠平原,每年都會舉辦一場體育競賽。這個令人震驚且難以置信的活動,是扎拉尼克(Zaraniq)部落年輕男子的成年儀式。此處沒有健身房、運動教練或者有緩衝墊的鞋子,這些男子毫不費力且優雅地跳越一排兩公尺高的駱駝。札拉尼克人與敵人作戰時不使用武器,而是依靠耐力和體力,此事就體現在「跳駱駝比賽」。

根據演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利伯曼的說法,人類身體天生就是用來跳躍和彈跳,因此我們的雙腳有富於彈性的足弓,以及幫助我們躍向空中的阿基里斯腱(跟腱)。跑步、跳舞和快走都是運動的形式,透過交替彈起的雙腳來承受我們的體重,並對抗重力。三者不同於游泳或騎自行車,都是絕佳的負重運動。

經常步行能極有效地保護我們的骨骼。就像肌肉一樣,當我們年近三十歲,骨骼就會開始變弱。也就難怪我們久坐的生活方式,意味著骨質疏鬆以及做為其前兆的骨質缺乏,正影響著百分之五十五、年逾五十歲的美國人──不分男女。當骨質開始變得疏鬆,我們就不能再依靠骨骼來支撐身體:即便是最小的彎折或扯動,也可能使某塊骨頭斷折或破裂。

步行時的3個簡單的變化能

強化骨質密度

但經常步行是否能強化(而不只是保持)骨質密度?是的,但我們得改變平常的走路方式。骨骼是一種活組織,能在我們活著的時候自我重建──這個過程稱作「重塑」。為了讓骨骼重塑得更堅固、更緻密,它們需要地面撞擊的衝擊力。力道越大,對我們的骨骼越好。速度也扮演重要角色:我們移動的速度越快,足部觸地時的衝擊力就越大,更進一步為骨骼帶來好處。

  • 快走比散步更好:

因此說到塑造新骨骼,跑步通常優於步行;而快走比散步更好:一項涉及六萬多名停經後女性的研究發現,相較於不走路或走路次數較少的女性,每週至少快走四次的女性,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比較低。

  • 行走時增加一些跳躍動作:

更好的是,在行走時增加一些跳躍動作。跳躍是強化和保護骨骼最好的運動。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幾分鐘的跳躍比任何運動(包括跑步)更能有效強健骨骼。此外,他們還發現每天做十次跳躍動作,僅兩個月後就大幅提高了骨質密度。

許多研究也反映了這個結果:跳躍可以讓少年、男性、單車騎士、老鼠等幾乎任何生物的骨骼都變得更強健。跳繩動作(不用繩索)也有類似的效果,非常適合在行走時穿插進行。

在日常步行中引進其他動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當我們混合不同的運動── 加上方向的突然改變──我們的骨骼會做出良好的反應,而變得更加強壯。踢足球或從事球拍運動的運動員,骨質密度高於其他類型運動員──包括長跑運動員。

  • 行走時加入跳舞、跳繩、倒退走:

的確,研究顯示,混合移動者的骨骼強度與跳高運動員是相當的,這是由於頻繁地改變方向:球拍運動員和足球員不僅向前移動,還會向後面和側面移動,以及停止和重新移動。科學家用朗朗上口的(呃哼)「多方位衝擊運動負荷」('odd-impact exercise loading')來指稱「混合運動」。增添額外的動作──例如跳舞、跳繩、倒退走或跳躍──可以將日常的步行變成強健骨骼的高強度運動。

鄉間散步提供了我們許多跳躍的機會。岩石、倒木、溪流和溝渠都是非常好的跳躍藉口。我們可以跳過水坑或翻過柵欄跳下來。而在城市中漫步時,我們可以(恭敬地)躍過墓園裡的墓碑,蹬越公園花壇,撐跳過矮牆和蹦跳著上階梯。

時速5~6公里行走,是保持老年人骨質密度的最佳步速

如果你不喜歡在步行中穿插跳躍和彈跳的動作(不建議體弱者或老年人這麼做),請保持快速的步伐。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以時速五至六公里行走,是保持老年人骨質密度的最佳步速。而加入一些遽然改變方向、側向和倒退走的動作,保持同樣精力充沛的步伐,則有利於塑造骨骼。

北歐式健走、山地徒步,以及揹著背包和負重行走,也可以將日常散步變成鍛鍊骨骼的機會,尤其是在陽光下進行時。一項有趣的新研究顯示,炎熱可防止骨質流失,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北方國家的髖骨骨折發生率高於南方國家。

快走+跳躍覺得累?4撇步快學起來!

操作技巧:

  • 試著在自己家中以十次跳躍開始和結束步行。

  • 覺得跳躍很累人?開始之前一小時先喝杯咖啡。2021年的某項研究顯示,咖啡因有助於增強跳躍能力(事實上,大多數類型的運動都會因一劑咖啡因而變得輕鬆快速)。

  • 無法持續快步行走?試著加速一分鐘,或著在樹木或燈柱之間的距離中加速,然後再減速。

  • 和孩子們一起散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歡迎跳躍的機會。這麼做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可以強化他們的骨骼,幫助預防到了老年骨質流失。你可能不會活到見證這件事,但總有一天他們會感謝你。

本文摘自《52種走路的方式》/ 安娜貝爾.斯特里玆/遠流出版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骨骼有機會「重塑」?65歲後提高骨密度的最佳走路法,3個訣竅這樣走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6歲健身網紅睡夢中去世!年輕健身網紅多人傳意外 醫提出警示

健康2.0
02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
03

1水果很油卻降血脂 他吃3個月大降膽固醇!醫讚:護心的水果霸主

三立新聞網
04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05

多種「癌細胞套餐」一堆人每天吃 醫師揭恐怖菜單:8成患者都沒症狀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暑假出國別亂帶!食藥署公布最新攜帶限制 這些東西超量恐挨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醫起看/腹部悶痛拖2週 60歲婦竟罹「罕見胃癌」

EBC 東森新聞

選舉症候群恐影響生活 醫:持續2周應求助 避免過度沉浸資訊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看起來正常卻快撐不住? 專家揭「高功能憂鬱」求助困境

健康醫療網

明星同款「彩椒減脂碗」爆紅!她跟風吃完送醫了 一檢查竟感染鉤蟲

CTWANT

夏天腹瀉、食物中毒高峰期 醫點名「這食物」超危險

TVBS

減重卡關怎麼辦? 醫師點出「4不」救身材:不要天天運動、不要吃太少!

姊妹淘

高纖飲料=健康?食安權威急喊:最忌「這款」!很多人不知

三立新聞網

45歲婦2次意識不清、肢體無力就醫 竟是「罕見靜動脈畸形」

健康醫療網

夜貓子注意!英國7萬人研究:熬夜恐增精神疾病風險

中天電視台

炎夏用「冰咖啡」開啟一天工作? 專家示警「想消暑卻引發蛀牙」:無糖也一樣

CTWANT

唐玲「養生不吃炸物」仍罹胃癌!揭癌症元凶:不只飲食

三立新聞網

耳朵也有關節炎!咀嚼大笑會痛 醫示警:小心顳顎關節炎

中天電視台

罹癌讓她水腫成象腿、右眼移除,問要不要見三子女時:我開心、漂亮的樣子才是他們該記得的媽媽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天小酌不傷身?酒精恐害「紅血球異常變大」導致肝病

中天電視台

「白飯vs麵條」哪個比較好?專家給答案了 搭配這2種食物血糖更穩定

常春月刊

頭暈還是眩暈?醫教「1招」快速分辨 這1種休息沒用需吃藥3至6個月

常春月刊

47歲媽「求子11年」打超過200針 醫揪流產5次原因

健康醫療網

擺脫更年期煩惱,原來這麼簡單!40後女性必試「黃金三豆」,告別潮熱、骨鬆,輕鬆護心又享瘦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50萬人研究證實!喝「即溶咖啡」恐增加7倍失明風險

中天電視台

選舉輸贏後才是真正考驗!專業醫曝「選後症候群」 連勝方也難倖免

CTWANT

吃不胖的秘密!營養師曝「3時機吃不會胖」:吃錯當心越吃越餓

聯合新聞網

吃蔬果能瘦?台大專家揭「吃對顏色」事半功倍:紅色助燃脂、黃橙色代謝

三立新聞網

NG早餐害血糖飆升!醫: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上榜

中天電視台

不只身體會中暑!研究證實:高溫讓憂鬱風險暴增24%

中天電視台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NOW健康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不只雞蛋勿微波 專家揭「8種食物」也上榜

民視新聞網

外籍男意識不清又躁動!驚見「寄生蟲」鑽腦 金蘭醬油二代「5條人命」也因它

太報

醫起看/30歲男入珠一圈化膿!醫師嘆:像黃金流沙包

EBC 東森新聞

專家曝吃對6食物「DNA也能變年輕」:自然界的逆齡密碼

聯合新聞網

健保署推「假日輕急症中心」 台大:檢傷不該丟給民眾

台視

搭機時有發作機率!「這疾病」是靜脈殺手 醫曝「6危險因子」嚴重恐猝死

三立新聞網

戶外打球2小時沒喝水!男大生尿出「可樂尿」 醫:腎臟已受損

TVBS

看平板、滑手機「傷身」?他13歲竟中度脂肪肝 醫曝研究:風險暴增2.1倍

三立新聞網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單單肥胖就能引發心衰竭! 專家給「四大護心措施」建議

健康醫療網

無糖也一樣!夏天喝「這飲料」消暑 醫師示警:恐引發蛀牙

TVBS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