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醫師罹最兇乳癌,2習慣如慢性殺手!這樣做阻止好細胞變癌細胞
根據根據衛福部資料,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連專業醫師也難逃魔掌。乳房外科醫師鄭伃書近日在節目《TODAY健面聊》分享自己35歲那年確診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回顧發病前的生活,她總是被日常的忙碌壓縮,沒時間運動、沒注意喝水,甚至形容撐起健康的「四根柱子」早就全都搖搖欲墜,包含睡眠、飲食、運動、情緒,尤其「睡眠」是最容易忽略、卻也最致命的關鍵。
地雷1:熬夜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殺手!週末補眠也沒效
原來,鄭伃書醫師發病前五年幾乎天天熬夜到凌晨三、四點才睡,偏偏早上七、八點就要趕著開晨會,每天晚睡又早起,平均只有不到四小時的睡眠時間成了生活常態,然而這樣的生活,儼然像是一種慢性自殺。
研究指出,連續14天每天少睡2小時,大腦疲勞程度就像連續熬夜24小時一樣,專注力、記憶力都拉起警報!同時,作息混亂會干擾生理時鐘,誘發多種發炎物質異常變化,進一步增加癌症風險。曾有研究發現,女性每天睡不到6小時,罹患侵襲性乳癌的風險提升,還影響治療成效。乳癌權威張金堅建議,成人每晚應睡足7至9小時,並盡量在晚間11點前就寢。
總結來說,長期睡眠不足會讓免疫力越來越糟、擾亂內分泌、加劇體內發炎反應,而且,不是補個覺就沒事,更會累積出「健康負債」,研究顯示,不論是賴床或是在週末補眠,事實上無助於事、還打亂睡眠週期,同樣不利健康。
鄭伃書醫師實行「4210睡眠衛生原則」,睡前4小時不進食、2小時不喝水、1小時遠離螢幕、入睡時關燈安靜,營造完美入眠環境,幫助褪黑激素分泌。她強調,養成規律作息比補眠還重要,讓身體有機會好好修復,才是健康的開始。
地雷2:小心不良情緒養出疾病溫床!先有好心情才有健康好日子
除了熬夜,「壓抑情緒、運動欠缺、喝水太少」也都是健康地雷。尤其鄭伃書醫師自認以前的自己習慣壓抑情緒,凡事報喜不報憂,負面情緒往內吞,讓身體持續處於發炎狀態,長期累積下來,甚至如同慢性病、癌症的溫床。
為了改善情緒「內耗」的狀態,她開始練習自由書寫,釋放憤怒和委屈,甚至把罵人的話誠實地寫進筆記本,不講邏輯、不求美感、不需讓任何人看見,只望讓它離開腦袋與身體,成了她抒發的私密管道。
不少專家曾提及各種病症與情緒、心理之間的關聯,尤其是乳癌的發生。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觀察,乳癌與肺腺癌患者經常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心裡經常「積怨」,可以想像成心裡的毒素是放不掉,久而久之這些怒氣、怨氣、悶氣、焦慮使氣血循環亂成一團,自然不利健康。
中醫觀點也認為,人際關係不佳或情緒上憂怒鬱悶,長久下來會造成肝氣氣滯或橫逆,將導致乳癌生成。甚至有統計顯示,超過4成乳腺癌患者有苦惱疲憊、悲傷絕望等憂鬱症狀,其中約10〜25%的患者更有嚴重抑鬱問題。
由此可見,正視自己的情緒,並找到適度舒壓和排解的方式,也是現代人不可少的養生處方。不論是寫日記發洩心情、每天留下一段靜心靜坐的時間,都是在為自己累積能量。
重新建立健康「四本柱」飲食運動、情緒睡眠不可少
健康就像是一間房子,需要飲食、運動、睡眠、情緒一同撐起,任一柱子垮掉,整體結構就會受影響。雖然,鄭伃書醫師自評過去的健康狀況像是「四根柱子全倒」,但是,只要相信不好的都會過去,從今天開始全新生活,把柱子一根一根重新建立起來,就有機會能重新迎接健康人生。
好的睡眠品質、維持好心情,多吃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且再忙也要記得運動,增強免疫和消化、幫助賀爾蒙穩定以降低罹癌機會。衛福部指出,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喔!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