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先擦還是防蚊先擦?3重點別用錯!專家曝「先後順序」間隔這時間才對
近日連續高溫特報,導致民眾熱傷害機會大增,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19日,熱傷害已逼近400人次,再加上炎炎夏日,也是蚊蟲出沒的季節,不少人在出門時會同時塗抹防曬和防蚊液,但過去曾有專家表示,如果同時擦上防曬乳與防蚊液,可能造成頭暈、過敏,嚴重的可能造成神經中毒。
防曬、防蚊哪個先擦?正確順序、間隔時間、塗抹前注意事項「3重點」
夏天屬於登革熱旺季,因此許多人出門時除了會擦防曬乳,還會噴防蚊液,但王儀絜藥師提醒,若同時需要使用防蚊液與防曬乳,應該是先擦防曬、後擦防蚊,不要搞錯順序,而且兩者最好間隔15分鐘以上。
為什麼需要先防曬再防蚊呢?王儀絜藥師表示,因為部分防曬乳中的「二苯甲酮」成分,可能會與防蚊液中的DEET(敵避)產生作用,容易引起皮膚刺激、噁心、頭暈等症狀,先塗防曬乳能讓防曬成分先發揮功效,把保護效果放大,所以應該間隔一段時間,等到防曬乳完全吸收後,再噴防蚊液,就能避免不適。
另外,食藥署也提醒,使用防蚊液時要小心三件事,除了先後順序外,還要注意塗抹的部位,因為有些產品是噴灑於衣物,有些可塗抹於皮膚,但並非所有部位都可以塗抹,若有傷口或過敏等肌膚須盡量避開,避免過度刺激皮膚造成不適!同時,防蚊液塗抹後可維持一段時間,但如果防蚊液保護效力減弱,身邊仍有蚊子徘徊,應遵循說明書用量說明來適量補擦喔。
防曬不只是怕變黑,更是預防皮膚癌關鍵
長期曝曬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細胞的DNA,若未及時修復,可能會轉變成癌細胞。癌症基金會就指出,棘皮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與長期日曬有高度相關。
那要怎麼挑選合適的防曬產品呢?不少人挑防曬乳時,會注意瓶身上標示的PA和SPF係數。藥師王儀絜說明,PA是針對紫外線UVA,主要預防曬黑與皮膚老化;PA 後面的「+」號越多,代表能延長防曬時間,每增加一個+,大約可多延緩2到4倍的曬黑速度。
SPF則是對抗紫外線UVB,用來減緩曬紅與曬傷的發生時間,數值越高,延緩效果越長。她也提醒,選購時應根據個人需求與使用情境做選擇,並不是數字越高就越適合每個人。
因此,防曬不僅是美白,更是預防皮膚癌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塗抹防曬產品就是關鍵之一,建議選擇SPF12以上的產品。此外,醫美專家阮丞輝建議,防曬乳應每兩小時補擦一次,若有流汗或出油,應提早補擦,否則保護力將大打折扣。
曬傷第一步驟是降溫!簡易處理步驟
如果夏季從事戶外活動時不慎曬傷,第一時間應先以冷水降溫,局部冷敷減緩紅腫熱感,並可搭配市售的蘆薈凝膠等產品舒緩不適。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若使用新鮮蘆薈,自行處理時應特別注意,建議僅取中間果肉狀的凝膠部分使用,外層的綠色表皮則應避免接觸。因為蘆薈外皮含有「蘆薈大黃素(Aloe emodin)」,可能刺激肌膚,引發過敏反應。
除了降溫與保濕,也可選擇以中藥材製作簡易的曬傷護理藥液外敷。做法可以取雷公根、蒲公英、白及、生甘草與黃芩,加入適量清水與米酒,先浸泡約30分鐘後,再以小火煮20分鐘,最後加入冰片攪拌並放涼。
使用時以乾淨紗布沾濕藥液,敷在曬傷處10至15分鐘,每天可進行3~4次。若藥液有剩,也可裝入玻璃噴霧瓶中,隨身攜帶使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