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早上才出賽晉級!40歲撞球名將張榮麟猝逝!天熱心肌梗塞這些訊號別被騙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7月16日06:00 • 發布於 07月15日06:00 • 新聞中心吳旻珊

撞球名將張榮麟年僅40歲猝逝!曾獲男子花式撞球世界排名第一的台灣撞球運動員「火雲邪神」張榮麟,昨日(14)在印尼參加國際公開賽,打完第一場比賽就感到身體不舒服,疑似有中風症狀,先回飯店休息,然而直到第二場比賽開打前,張榮麟都沒有現身,隊友急忙趕到飯店查看,才發現他已經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仍不治,目前研判死因可能是心肌梗塞,享年40歲。

2003年,張榮麟獲得世界青少年花式撞球錦標賽銀牌,開始嶄露頭角,2012年更是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獲得世界年度最佳球員的殊榮,如今驟然猝逝令人深感震驚,撞球總會會長趙豐邦緊急連絡同在印尼比賽的老將傅哲偉,確認張榮麟的死訊,悲痛表示:「聽到這個消息真很難過,我也緊急聯繫當地的選手,總會也將全力提供協助。」

綜合媒體報導,目前研判張榮麟一開始出現疑似中風症狀,後來因心肌梗塞搶救不及驟世。事實上,心肌梗塞與中風都是動脈阻塞的一種,兩種疾病高度相關,根據長安心血管中心的衛教資訊說明,當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被塞住,就會造成心肌梗塞;若血栓堵塞腦血管或其他動脈,造成神經損傷,則為中風。

尤其,說到中風或心肌梗塞,通常會聯想到是冬天溫差大所致,但其實高溫對於心血管的打擊並不亞於低溫!邁阿密血管研究所心臟科醫師依洛瑪德(Adedapo Iluyomade)在《福斯數位新聞網》的報導中就曾提到,氣溫每升高攝氏1度,心血管死亡風險就會上升約2%。

高溫傷心!升溫1℃,死亡率高2%「最糟增30%急性冠心症風險」

美國心臟科專家依洛瑪德醫師也以一項針對6000多起熱傷害病例的分析為例,光是核心體溫微微增加,就會使心率每分鐘多出近30下,而當氣溫每升高1℃,心血管死亡風險就會上升2%左右,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也在《國泰醫訊》中撰文指出,當溫度超過31.5℃,急性冠心症風險會增加接近3成!

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的說明,當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就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的症狀,嚴重時就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如果再加上脫水,也會增加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的機率。

若持續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更可能加重心血管的負擔,衛福部提醒,夏天運動時一定要避免於大太陽底下運動,並且隨身攜帶水,於運動前30分鐘,就應該先補充水分300至500毫升,在運動過程中,每經過20分鐘,應該再補充水分100至200毫升;運動後,再充分的補充水分隨時補充水分。

心肌梗塞和中暑很容易搞混!症狀比一比別搞錯

心肌梗塞有一些症狀和中暑類似,例如兩者都可能出現胸悶、心跳快、呼吸困難、強烈倦怠感等,但症狀還是有些不同。比如,中暑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身體發熱、皮膚發紅,接著如果熱調節機能無法順利發揮作用,還可能出現無法排汗、頭痛頭昏、噁心、抽筋等不適。

至於心肌梗塞,典型症狀主要是胸悶、胸痛,而疼痛情況可以延伸到手臂、肩膀、後背、或是頸部,伴隨冒冷汗、喘不過氣,如果有懷疑是心肌梗塞在搞鬼,一定不要自己打開電扇或灌冰水試圖降溫,以免錯失黃金救命期甚至惡化更要命!

天熱記得補充水分!這4招教你顧好心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在夏天找上門,國健署建議做好4個保健秘訣,除了要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外出,還要記得適時攝取水分、穿著輕便透氣的衣物,讓你的心血管不再熱到罷工。

夏季顧心秘訣1. 做好防曬與減少溫差

室外活動時儘量以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為主,並準備遮陽帽、太陽眼鏡來防曬,而在從戶外移動至冷氣房時,建議最好先穿上薄外套,避免冷熱溫差較大對心血管造成負擔。

夏季顧心秘訣2. 健康飲食和適時補水

消暑飲食可多選用蔬菜、水果、糙米和全穀雜糧,且不宜過鹹,避免鈉含量攝取過多、使血壓升高,更要及時補充水分,除心臟病、慢性肝病等需要限制水分的患者外,建議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少喝含酒精及糖分的飲料。

夏季顧心秘訣3. 規律運動

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做家事或陪小孩玩,都能夠紓解壓力、增進血液循環,但值得注意的是,戶外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切忌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於大太陽下運動。

夏季顧心秘訣4. 三高控制

有三高的民眾需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早上才出賽晉級!40歲撞球名將張榮麟猝逝!天熱心肌梗塞這些訊號別被騙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