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表妹不菸不酒肺癌亡!名醫沉痛揭7個癌症觀念害你錯失救命機會
以為不抽菸就不會得肺癌嗎?錯!根據統計,不抽菸的女性肺癌患者竟高達九成!「帽子歌后」鳳飛飛2012年就因肺癌四期病逝,這幾年還有像藝人寶媽、前主播蕭彤雯等人,同樣是不抽菸仍被肺癌突襲,顯示肺癌早已不是老菸槍專屬。癌症權威廖繼鼎醫師發現大家對肺癌存在太多誤解,最近在Youtube頻道「出神入化廖醫師」分享常見7大迷思,提醒大家千萬別被肺癌的錯誤觀念延宕了治療時間!
迷思一:只有老年人才會得肺癌?
廖繼鼎醫師分享,自己的表妹42歲、不抽菸也生活規律,竟因咳嗽就醫後診斷出肺腺癌第三期,後來甚至腦轉移,與病魔搏鬥五年仍不幸離世。他沉痛提醒「肺癌從來不是只挑老年人下手!」
雖然以統計數字來看,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約在60多歲,但臨床上仍有2、30歲的患者年紀輕輕就得肺癌,而且早已不是個案,別再以為自己年輕就與癌症沒關聯!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就說,每年約有7%肺癌患者不到40歲,最年輕甚至只有26歲,且大多數與抽菸無關!
迷思二、不抽菸就不會得肺癌?
「我不抽煙,應該沒事吧?」事實上台灣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女性患者更有九成一口菸都沒抽過!廖繼鼎醫師分享真實案例,一位年輕媽媽因長期做菜不開抽油煙機,結果半年咳嗽不癒,竟已是肺癌第四期!
原來,廚房油煙、室內通風不良,都是抽菸以外的肺癌危險因子。想降低風險,別忘了煮飯要開開抽油煙機,關上紗窗避免大量對流干擾抽油煙機效能;烹煮後再繼續讓抽油煙機運轉5~10分鐘;有需要時甚至可以戴上口罩!
迷思三:他抽菸40年都沒事,為什麼我不行?
吸菸是肺癌的關鍵危險因子之一,就連吸到二手菸,也會增加20-30%的肺癌風險,甚至連殘留在物體表面的「三手菸」都會危害健康。不少人聽到這論點會反駁「隔壁鄰居抽菸抽了40年,八十歲還健健康康!」
但別忘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基因、免疫力、暴露環境都會影響風險,甚至從空污、PM2.5到廚房油煙都可能是肺癌元凶。所以,不要用別人的命好當藉口,早期篩檢才是守護健康的正解。
迷思四:沒症狀就沒問題?
沒有咳嗽、胸痛、呼吸不順就沒肺癌?其實肺臟沒有神經分布,是「無聲的器官」,因此肺癌可怕就在於它「太安靜」,往往悄悄惡化到第三期、第四期才出現症狀,此時就醫可能已錯過黃金治療期!
廖繼鼎醫師建議,「50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長期暴露於油煙、空氣污染或PM2.5者、抽過菸或經常吸入二手菸者」等4族群,更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國健署也已於2025年擴大肺癌篩檢服務,以下2族群不妨把握每2年1次的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機會,掌握肺部狀況吧:
- 具肺癌家族史:45-74歲男性或40-74歲女性
- 重度吸菸者: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迷思五:低劑量電腦斷層有輻射,照了會傷身?
照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會不會反而得癌?別擔心,廖繼鼎醫師表示,LDCT的輻射量約等於10張胸部X光,劑量相當低,不足以對身體造成傷害。
更重要的是,LDCT能早期揪出0.3公分微小肺癌,讓你在還能開刀、可根治的階段就把癌細胞請出門。研究證實,定期篩檢能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0%。與其怕「輻射風險」,不如掌握救命機會!
迷思六:得肺癌一定沒救?
肺癌往往被視為無法挽回的重症,不過曾有一名60歲退休老師在健檢時意外發現肺部有小腫瘤,雖然沒有任何不適,但手術切除後五年未復發,現在生活照常、健康穩定。
廖繼鼎醫師說明,肺癌在早期「M0期」(尚未轉移)發現時,治癒率相當高,只要及早發,甚至有機會完全根除癌症。別再被肺癌等於末期的迷思困住,抓住早期就是翻盤的機會!
迷思七:癌症晚期只能等死?
「癌細胞轉移」決不是人生的終點。如今已是精準醫療時代,即使是癌細胞已轉移的晚期階段,仍有不少有效治療可以進行,能延長生命、提升生活品質。
廖繼鼎醫師分享,一名70歲男性在診斷時肺癌已肝轉移,透過基因檢測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短短三個月腫瘤大幅縮小、副作用也低,至今仍能自主生活。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勇敢求診,就能多一分希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