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耳朵痛竟是蟑螂入侵!耳鼻喉科醫警告別亂挖,3招安全自救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陳德信攝
耳朵痛竟是蟑螂入侵!耳鼻喉科醫警告別亂挖,3招安全自救

一名男性入睡後因右耳劇痛驚醒,沒想到竟從耳中挖出半截蟑螂,另一半還在繼續深入,嚇得立刻就醫。如遇到有蟲闖入耳中,該如何處理?想避免睡覺時蟲鑽入,應如何預防?

不少人都有耳朵進異物的經驗,雖然耳朵卡異物不是病,但痛起來簡直要人命。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表示,進入耳朵的異物可以分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兩種。生物性主要是昆蟲,例如蟑螂、飛蚊、螞蟻、蜜蜂;非生物性則像是彈珠、小珠子,常常是幼童自己塞入耳朵,但大人也可能去海邊或理髮時,沙子、細髮跑進耳朵。

耳朵進異物 3招緊急處理

簡單的緊急處理法有以下3種:

‧ 滴油: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若有昆蟲爬進耳朵,可以滴幾滴油到耳朵裡,螞蟻會浮起來跟著流出來,蟑螂或蜜蜂則可能被油淹死或悶死,之後再用鑷子小心取出。甘油是化耳屎專用的油,如果家中不易取得,也可以用嬰兒油替代。一般食用的沙拉油則要小心可能有刺激性。劉耿僚並提醒,使用時要讓油一滴滴滲進耳朵,一次大量灌入反而有空氣,不易讓油進入耳朵。

‧ 照光:如果有昆蟲鑽入耳內,能用照光處理,藉由生物趨光性讓昆蟲自己跑出來。但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有趨光性,例如螞蟻就沒有明顯的趨光性。若是比較大隻的昆蟲,例如蛾或蟑螂,如果卡在外耳道,沒有轉身空間,照光也不一定出得來,成功率往往不高。

‧ 沖水:夏天到海邊戲水,沙子容易跑進耳朵,除了滴幾滴油讓它跟著浮起來,劉耿僚也提供一招,以蓮蓬頭接近體溫的水溫,大約37°C,水柱不須太強,直接輕輕沖洗耳朵,再原地跳躍幾下,這些小異物也有機會跟著水一起流出來。

如果有昆蟲鑽入耳內,能用照光處理,藉由生物趨光性讓昆蟲自己跑出來。不過,若是蟑螂或蛾卡在外耳道,沒有轉身空間,照光也不一定出得來。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久不處理恐影響聽力、引發感染

外耳道相當敏感,若是活的昆蟲跑進耳朵,蟑螂在裡頭鑽動,螞蟻啃咬皮膚,連大人都會痛到在地上打滾,如果自己無法取出,通常很快就會找醫生報到。

但若是彈珠或玩具,小孩往往不會主動告訴大人,頂多塞在裡面和耳垢黏在一起,耳垢堆積無法自然排除,會有悶悶的感覺,聽力稍微受影響,否則通常等到感冒看醫生,順便檢查耳朵時才意外發現裡面有異物。

又或者耳朵卡異物,小孩一直往內挖,不慎破皮,引發細菌感染;抑或是綠豆、花生、堅果類等食物,泡水後膨脹壓迫耳朵,過一陣子才會向大人喊痛。

不過,別說是小孩,劉耿僚說,有時沙子進到耳朵,黏在皮膚上就像耳屎般,沒什麼感覺,大人也不一定會發現,只有在劇烈晃動時會有沙子滾動的雜音。或者細短髮卡在耳朵裡,會有耳鳴雜音,刺癢但不會痛。

不論是非生物性的異物或是已經死掉的生物在耳朵裡腐爛,雖然不會痛,劉耿僚指出,如果持續不處理,一來可能會塞住耳朵,影響聽力,二來若自己試圖挖卻挖不出來,反而可能引起急性外耳炎,耳朵紅腫、流膿、劇烈耳痛,嚴重恐導致耳膜破裂,影響聽力,輕則會自行修復,重則需靠內視鏡手術修補。

麻醉後暈眩、傷口暫時性失聰 可自行緩解、修復

如果自行處理不了,且沒有傷及耳膜,醫師除了使用鑷子、夾子,還有單爪鉤、小尖刀等特殊工具幫助取出異物,稍微複雜的則要借助顯微鏡或內視鏡清出。

以沙子卡在耳朵內1週來說,劉耿僚表示,確實可能引起發炎、紅腫熱痛、耳道變窄,難以清除,這時局部麻醉,以器械吸引搭配顯微性或內視鏡,能減輕病患疼痛,又可徹底清除乾淨;但若是小孩哭鬧,無法配合,則可考慮全身麻醉,在睡著情況下治療。

至於使用麻藥後的暈眩通常是暫時性,2~3小時就會自行緩解。暫時性失聰則可能是耳道腫脹,聲音無法傳導,或者原本傷口已傷及耳膜,只要避免再度感染,通常1~2個月會自行癒合,否則也可考慮手術修補。

但王文弘說,也可能手術時用生理食鹽水清洗耳朵,引起頭暈,聽力暫時不清楚,通常 1~2天也會改善。

耳朵潮濕 小心蟲蟲「路過造訪」

雖然很難避免昆蟲進入耳朵,但還是可以留意幾點,減少異物跑進耳朵的機會:

1. 睡覺時注意周邊環境的清潔衛生。

2. 到海邊盡量避免玩沙或潑沙子。

3. 大人隨時留意小孩是否將異物放入耳朵。

4. 避免耳朵受潮。劉耿僚解釋,有時耳朵受潮、油性耳垢、或者耳朵感染散發出的味道,都可能吸引不小心「路過」的昆蟲「造訪」,例如過敏體質的人容易耳朵癢,習慣性掏挖耳朵,一旦破皮發炎感染,產生化膿分泌物,耳朵變的潮濕,就可能吸引昆蟲。

5. 戴耳塞睡覺。雖然不是人人都能適應,但如果在野外露營,昆蟲較多,還是可以戴耳塞,或者選用耳罩式、比較柔軟可以隔絕噪音的耳塞。

查看原始文章

夏天不只讓你曬黑,還可能讓心情變糟糕! 認識「夏季憂鬱」,別再假裝快樂

康健雜誌

《旅遊推薦清單》溫泉、樂園、馬術...暑假親子遊 一掃夏日煩悶

康健雜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康健雜誌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總是手滑握不住東西?小心是健康警訊!物理治療師推6招練握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炸油可以重複用幾多次?醫生揭橄欖油2大優勢

am730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突破103萬人 實證證明:定期篩檢可降低發生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退休生活】港人平均壽命88.1歲 您準備好迎接退休後第二人生未?

高燒 Gofever

4 大代謝差警訊,恐釀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教你怎麼聰明吃

Heho 健康(台灣)

洋葱是超級護腎食物 醫生親解:「這樣吃」才對

am730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靠玻尿酸撐得住嗎?醫師:只是止痛,解方是運動

Heho 健康(台灣)

AI智慧醫療前進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

NOW健康(TW)

國衛院、部桃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監督醫護落實洗手防院內感染

台灣健康醫療網

深層睡眠利於養顏美容排毒! 中醫師傳授3招幫助好眠

NOW健康(TW)

長庚研發冷凍槍治療消除良性口腔血管病變 登國際期刊

NOW健康(TW)

擺脫惱人鼻過敏、鼻塞、打呼免開刀 門診手術快速解決

NOW健康(TW)

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惹爭議!該如何拒絕不合理的人體研究?

康健雜誌

女性出現「日常疲勞感」拉警報!心臟衰竭死亡率高男性一成

Heho 健康(台灣)

異位皮膚炎頻繁復發好困擾 醫:長效針劑助穩控病情

台灣健康醫療網

第4次視力革命!大學眼科引進EVO ICL「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 為中高度近視患者帶來福音

NOW健康(TW)

逾 2.5 萬兒童疑發展遲緩!篩檢服務上路滿週年,家長 3 步驟掌握孩子成長進度

Heho 健康(台灣)

酷熱天氣要預防中暑 夏天戶外活動要做五件事

am730

失智症不再無解? 新藥登台助早期患者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9歲男童高燒不退長出「草莓舌」 醫確診是猩紅熱作怪

NOW健康(TW)

砧板刮痕滿布菌 1款材質恐菌量千倍級增長 醫生教5招清洗保養砧板

am730

53歲男心臟「雙重爆擊」 微創手術免開胸3天就出院

中天新聞網

炎炎夏日吃西瓜不只消暑!最新研究曝:還能保護心臟健康

中天新聞網

34周她第一次產檢 剛證實懷孕…小孩下月要出生了

中天新聞網

口腔血管瘤新療法! 「冷凍槍治療」健保給付又安全

中天新聞網

「行政院長是誰?」馬西屏曝失憶 醫師教分辨老化與失智

Heho 健康(台灣)

檸檬皮別浪費 入菜兩妙招風味再升級

中天新聞網

27%產婦死於產後出血! 醫師提醒「4大高風險族群」勿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師大女足連兩周1天抽3次血!蘇一峰:絕對是傷害

中天新聞網

長輩睡不好認知功能易出問題!台灣長庚醫院研究揭睡眠質素與腦淋巴關係

am730

追夢70年,75歲的他終於上雲霄!「飛機王」賴光哲的飛行人生:不只向上,更向前

康健雜誌

肌少症不只因老化! 新研究:腸道荷爾蒙影響肌肉生成

NOW健康(TW)

颱風後菜價飆漲,還可能買到臭魚爛菜?專家傳授「買對不買貴」採購心法

康健雜誌

吳博君逝世|資深演員吳博君逝世,終年69歲。生前力抗漸凍人症7年,即睇6大患漸凍人症先兆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青花菜炒蒜頭助健康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天新聞網

逛街途中突遭車撞! 她靠「這套治療組合」提升癒合效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人格導向訓練效果更佳?英研究:你可能還沒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

VOCO News

做運動都補唔返 坐得多傷身 心血管病風險隨時來襲

am730

研究:75歲以上高齡駕駛 致「脆弱用路人」死亡率最高

NOW健康(TW)

日頭炎炎補水不足 當心泌尿結石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