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1萬元有變數?最新進度、領取時間、防詐關鍵一次看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將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目前該條例尚未送交行政院,若條例生效,普發1萬元會如何發放?《康健雜誌》整理發放截止日、詐騙簡訊內容,讓你提前掌握資訊。
普發1萬元確定能生效嗎?
「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7月11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已刪除編列給台電的1,000億元補貼,改為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預算達2,350億元。
不過,由於該條例是由國會主導,目前尚未送至行政院,根據憲政程序,未來仍存在以下2個變數:
1. 覆議:行政院可於覆議截止日7月20日前提出覆議,要求立法院重新審查條例內容。
2. 聲請釋憲:行政院可向大法官聲請釋憲。若獲得大法官受理,後續發放時程及政策內容可能受到影響。
因此,雖條例已經通過,但尚未正式生效,1萬元能否如期發放,仍有待後續觀察。
普發1萬元詐騙手法有哪些?
詐騙集團緊跟時事,目前特別條例還未正式通過,就有不少人接獲相關的詐騙簡訊。
71歲藝人譚艾珍先前自揭遭受詐騙,她在Facebook發文提醒, 政府發放補助,不會要求民眾下載App或操作ATM。她整理出普發1萬元詐騙簡訊的常見詐騙內容,呼籲民眾不可輕信:
‧ 「政府發放每人1萬元補助,請點選下方連結申請」
‧ 「普發現金入帳通知,請填寫銀行帳戶資料」
‧ 「您符合補助資格,請下載App領取」
‧ 「行政院公告補助金開放申請」
此外,她也表示,詐騙集團可能透過以下方式騙取個資、盜取帳戶:
‧ 假網站連結:偽造政府機關網站或銀行頁面,誘導民眾輸入個資。
‧ LINE釣魚簡訊:用大量簡訊或群組消息推送假訊息。
‧ App下載:要求下載惡意App,盜取帳戶或遠端控制手機。
‧ 語音詐騙:冒充政府客服或金融機構人員來電,要求操作ATM或網銀。
財政部也呼籲,「不明網址不點擊」、「個資不輕易輸入」。若收到不明郵件,切勿點擊連結。如果進入不明網站,要求輸入信用卡資訊,極可能是詐騙手法。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切勿輕信操作,如遇到可疑狀況,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
普發1萬元如果能執行,截止日是什麼時候?
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順利生效,普發現金1萬元應在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
普發1萬元誰可以領?
根據2023年普發6,000元的規定,可領取身分條件如下:
1. 具有國內戶籍的我國國民。
2. 2025年底前出生的新生兒。
3. 已取得居留許可、我國國民的外籍配偶。
4. 持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
5. 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人員,及具有我國國籍的眷屬。
不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未生效,領取資格仍應以後續政府公告為主。
普發1萬元可能的發放方式有哪些?
根據2023年普發6,000元的規定,普發1萬元可能的方式有以下5種:
1. 直接入帳戶:若領有老年年金、遺屬年金、身心障礙障年金、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原住民給付、月退休金等年金給付者,不用登記,直接匯入年金帳戶。
2. 登記入帳:依日期和身分證字號尾數,上網登入帳戶資料。
3. 提款機領現:若想藉由提款機領現,並非每一台提款機都能使用。根據2023年普發現金的相關規定,唯有至貼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標誌的提款機,才能進行提領,過程中需輸入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及發放對象的健保卡號。
4. 郵局領現:無論是本人或是代領,都應持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才能到各地郵局領取。
5. 派出所領取:偏鄉地區可前往當地派出所登記領取。
然而,「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未生效,發放方式以後續公告為準。
普發1萬元可能的登記順序
今(2025)年發放1萬元的登記程序,很可能參照2023年普發6,000元的規定。當時做法是透過身分證字號尾數做分流,開放民眾輪流上網登記。
‧ 登記首日:身分證或居留證號尾數為「0及1」可登記。
‧ 登記第2天:身分證或居留證號尾數為「2及3」可登記。
‧ 登記第3天:身分證或居留證號尾數為「4及5」可登記。
‧ 登記第4天:身分證或居留證號尾數為「6及7」可登記。
‧ 登記第5天:身分證或居留證號尾數為「8及9」可登記。
‧ 登記第6天起:所有符合領取資格的民眾均可上網登記。
不過,由於「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未正式生效,是否能透過網路線上登記,還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