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智源揭「難瘦」真相! 這2大不可控因素讓你好難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還記得2016年「藍瘦香菇」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今天邰智源擔任肥胖症衛教大使,親揭「難瘦」真相!他表示,肥胖症成因複雜,光是少吃美食、多走路、靠意志力,想要戰勝體脂肪,機率並不高,建議BMI≧27,尋求減重專業醫師協助。
我國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 BMI大於27應積極就醫找出肥胖原因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定義,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即為過重,大於27則為肥胖,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我國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除BMI以外,成年男性腰圍如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就代表內臟脂肪過多。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進一步說明,肥胖可以分為「一般型肥胖(BMI超標)」、「中央型肥胖(腰圍超標)」等2大類,後者為內臟脂肪過多,同樣嚴重危害健康。
林文元表示,肥胖就是一種疾病,除了多吃、少動等錯誤生活習慣之外,其背後其實藏有許多意志力無法改變的2大「不可控因素」,其中,無法控制想吃的衝動?腸道荷爾蒙與大腦的溝通失衡,可能會增加你的食慾;此外,持續處於高壓會刺激皮質醇分泌,造成脂肪堆積。因此,建議BMI大於27的民眾應積極就醫,諮詢專業醫師,找出肥胖原因,千萬不要自己減重,以免減出問題。
別再以為靠意志力能戰勝體脂肪? 對症下藥輔以健康生活型態健康瘦
「找醫師才是真正對身體負責任的作法。」邰智源說,以前總以為體重管理很簡單,只要少吃點美食、多走幾步路,靠意志力,就能戰勝體脂肪,至於就醫、接受藥物治療,屬於偷吃步作法。但在擔任衛教大使後才知肥胖症成因複雜,如身體過重、肥胖,影響到健康,就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林文元指出,大腦與腸道間的訊號傳遞,直接影響人類的飽足感調控,其中腸道分泌的荷爾蒙「腸泌素」負責向大腦傳遞「飽」的訊號,一旦「腸泌素」作用下降,大腦無法順利接收訊號,就可能會吃太多。再者,久處於壓力狀態,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容易持續作用,增加食慾,促進內臟脂肪堆積。
林文元強調,如果因為內分泌與基因等不可控因素,而導致肥胖,這已非靠意志力、少吃多動,就能成功甩肉、甩油。現在已有愈來愈多種治療方式,供患者選擇,對症下藥,再輔以健康的生活型態調整,就能順利控制體重,遠離疾病風險。
# 首圖攝影/陳如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