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運動記得補水,讓腎臟「解渴」!醫揭:出門運動6招正確補水
炎熱的夏天裡,許多人喜歡走出家門,到戶外走走、運動流汗,既可以保持健康,也能欣賞陽光與自然。但你知道嗎?一瓶水,可能是你身體最重要的「保護傘」。
一個年輕人的故事:沒喝水的代價
小偉是一位大學生,平常熱愛健身與籃球。某個暑假的下午,他和朋友到操場打了兩個小時的籃球。太陽火辣辣地照著,他滿身大汗,但因為一時忘了帶水,也覺得「忍一下就好」,整整兩個小時都沒喝水。
晚上,他開始覺得渾身肌肉痠痛,甚至連走路都覺得腿部無力。更奇怪的是,他的尿變得顏色很深,幾乎像可樂一樣。家人立刻帶他去急診,檢查後醫師說他得了橫紋肌溶解症,還出現了腎臟功能受損的徵兆。
幸好小偉送醫及時,經過幾天的治療與大量輸液,他的情況才逐漸改善。不過這次經驗也讓他深深明白:水,不只是解渴而已,它還可能救你一命。
夏天到了,水喝得不夠,身體會怎樣?
很多人會覺得:「我只是外出走走,又不是去跑馬拉松,應該不需要喝那麼多水吧?」事實上,夏天流汗量增加,身體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大量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不只會感覺口渴、頭暈,還可能傷害到我們重要的器官——腎臟與泌尿系統。
脫水會讓腎臟「受不了」
腎臟就像一個過濾器,幫助我們把體內的廢物、毒素,透過尿液排出去。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水分來完成。如果你喝水太少,尿液變得又濃又少,腎臟的「過濾工作」就會變得吃力,甚至可能造成:
•腎臟臨時失靈(急性腎損傷):身體進入「缺水模式」,血液供應腎臟變少,導致腎臟功能下降。
•橫紋肌溶解導致腎衰竭:劇烈運動後肌肉受損,釋出的物質會堵住腎臟,造成危險的併發症。尿太少,容易長結石或感染除了腎臟受害外,泌尿系統也會出問題:
•尿路結石
水喝少了,尿液就會變得濃縮。尿液中的礦物質(像是鈣、草酸、尿酸)容易結晶形成小石頭,卡在腎臟或輸尿管裡,造成劇烈腰痛,甚至需要手術取出。
•泌尿道感染(俗稱尿道炎、膀胱炎)
尿量太少或排尿次數太少,細菌更容易在膀胱裡滋生,導致感染。輕微會出現頻尿、尿痛,嚴重甚至可能引發發燒或腎盂腎炎。
慢性病的人更要小心
如果你本身就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慢性腎臟病,水分不足對你來說影響更大。原本就已經「辛苦工作」的腎臟,在缺水時會更容易受傷,病情可能惡化得更快。
怎麼判斷自己水喝得夠不夠?
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尿液顏色。
•淡黃色:代表水分足夠。
•濃茶色或深黃色:代表你需要趕快補水了。
•顏色像可樂或紅褐色:可能是異常,請就醫檢查。
出門運動,該怎麼補水才正確?
1.出門記得帶水瓶:
不論走路、登山或騎車,身上都應該帶水。口渴才喝已經太晚了。
2.定時小口喝水:
每隔15-20分鐘喝幾口,比一次大量喝水更好。
3.避免高糖飲料與含酒精飲品:
它們不但不能補水,反而會讓你更脫水。
4.流汗多時,可適度補充電解質:
像是運動飲料或鹽錠,尤其長時間戶外活動時。
5.避免正中午高溫時運動:
建議早上或傍晚時段較安全。
6.穿著透氣、排汗的衣服:
幫助身體維持良好體溫,減少水分流失。
結語: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當你覺得「只是沒喝幾口水,應該沒差吧」,可能它已經默默承受著壓力。從今天開始,出門帶水、定時補水,就是保護身體的第一步。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