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肩頸僵硬與1文明病有關 桃園醫院:女性患者比例是男性2倍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生活壓力大,加上夜間磨牙、咬牙等習慣,讓「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簡稱TMJ)逐漸成為常見文明病。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指出,根據臨床觀察,TMJ的好發年齡集中於20至40歲,女性患者比例約為男性的兩倍。
部桃中醫師葉子菱表示,顳顎關節是人體顏面唯一可活動的關節,若長期過度使用或受傷,容易導致張口困難、關節喀喀聲、咬合不正,甚至引發頭痛、耳痛、太陽穴疼痛與肩頸僵硬等症狀。有些患者清晨起床時特別明顯,往往與夜間磨牙或咬緊牙關有關,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會降低睡眠品質。
葉子菱提醒,「許多民眾以為只是壓力大或睡不好,其實可能是顳顎關節出問題。」若症狀持續惡化,應先至口腔外科或牙科檢查,以排除外傷、脫位或牙齒感染等問題。大多數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後,症狀可獲得明顯緩解;少部分持續惡化者,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注射或手術治療。
葉子菱說,目前常見的保守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放鬆肌肉與消炎止痛、咬合板治療、物理治療,以及衛教與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避免咬硬物、咀嚼口香糖或張大嘴咬食物,並改善駝背造成的「烏龜頸」姿勢。
在中醫觀點上,葉子菱指出,顳顎關節障礙屬於氣血運行不暢與肌肉緊繃所致,針灸可作為短期止痛與放鬆的輔助療法。臨床常用的穴位包括「頰車」、「翳風」、「下關」、「上關」等局部穴位,以及「外關」、「後谿」等手部調節穴位,能改善局部循環並緩解頭頸緊繃。若患者症狀與壓力相關,搭配中藥調養亦有助於減少夜間咬牙的行為,提升治療效果。
葉子菱強調,顳顎關節障礙多為慢性、反覆發作的病症,民眾應及早注意警訊,避免過度使用下顎,並養成放鬆肩頸、維持正確姿勢的生活習慣。若症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影響日常生活,務必尋求專業醫療評估,透過西醫與中醫整合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症狀,維護生活品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