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血糖不亂飆!「7種常見米」營養比較 醫:混吃更健康
買米不只看米價!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表示,可考量纖維量、升糖指數(GI值)、腸胃耐受度來選擇該買哪種米。如白飯口感軟、易消化,適合腸胃不佳的民眾,但缺點是營養組成幾乎只有碳水化合物,且升糖很快,研究指出,每日多攝取一碗白飯,糖尿病風險會增加13%。因此,可以混一些糙米、胚芽米或豆類一起煮,幫助血糖更穩定。
醫師邱筱宸在自己的社群平台臉書上發文指出,在國人的餐桌上,白飯是不可或缺的主食,不過買米不只是比誰最貴,而是該考量自身的健康需求,如纖維量、 升糖指數(GI值)、腸胃耐受度等。以下為坊間常見米的比較及其營養:
白米
邱筱宸表示,白米好消化,但營養也最單純。白米的外層米糠、胚芽都被磨掉,口感軟、容易消化,適合小孩、病人或腸胃不佳的人食用。不過缺點是營養組成幾乎只有碳水化合物,其餘如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都不多。且GI值高,升糖很快,尤其是煮成粥後澱粉糊化程度更高,GI值會進一步上升。研究指出,相比糙米,每日多攝取一碗白飯,糖尿病風險會增加13%。
糙米
糙米保留米糠和胚芽,營養價值最高,每100克糙米含有3.4克纖維,是白米的好幾倍,另外還含有更多B1維生素、鎂、鋅和硒等。研究發現,用糙米取代白米,糖尿病風險可降低約11%。纖維多也能幫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秘,不過腸胃敏感的人要一點一點增加份量,或先浸泡再煮。此外,糙米因含少量油脂,也需要注意保存避免生蟲或氧化。
胚芽米
胚芽米是白米與糙米的「中間選擇」,胚芽米保留了胚芽,但去掉了粗糠,口感比糙米軟、好入口,且GI值比白米更低,同時它還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纖維等營養。另外,由於胚芽含油脂,容易氧化,建議夏天冷藏、2個月內吃完。
小米
小米小顆粒、黃色亮眼,常被用來煮粥。其無麩質,且口感柔軟、容易消化,很適合產婦坐月子或病後調養,同時也富含鎂、鉀與多酚。
紫米
紫米(黑糯米)與黑米(黑糙米)常被混淆但兩者卻不一樣。紫米的黏性高、口感軟,但升糖較快;黑米屬於全穀,纖維與礦物質高,GI值較低,它們的特色是含有大量花青素,有助於保護血管、抗發炎、減少動脈硬化風險。不過紫米可算是糯米,吃多容易脹氣,而黑米比較硬,要先浸泡再煮。
十穀米
十穀米通常是混合糙米、黑米、燕麥、蕎麥、薏仁、紅豆等。好處是營養互補,就像一個「營養大禮包」,纖維、蛋白質、B群、礦物質和抗氧化物都能兼顧。研究指出,每天吃足夠全穀,消化道癌症(包含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的風險都較低。但剛開始吃可能脹氣,建議可先用約30%十穀米混白米,再逐步增加比例。
花椰菜米
花椰菜米不是穀類,而是把花椰菜切碎成「米粒狀」。它的熱量和碳水都超低,碳水不到白米的十分之一,GI值低,甚至還含有蘿蔔硫素,研究指出,其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甚至有潛力可能降低癌症風險,適合糖尿病、減重或低醣飲食族群。
邱筱宸建議,不要長期只吃單一米種,一週吃不同種類的米和雜糧,營養才會更均衡。如果離不開白飯,也可以混一些糙米、胚芽米或豆類一起煮,搭配蔬菜與運動,有助於血糖更穩定。不過,有慢性腎病的民眾,由於需要考慮磷的攝取量等,還是須先諮詢腎臟科醫師和營養師。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