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用藥安全駕駛指引出爐 9類藥物恐影響行車安全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若有身體不適或慢性病問題,按照醫囑使用藥物控制屬正常的醫學治療範疇,但若因此影響駕駛狀態、引發交通事故,就本末倒置了。交通部公路局說明,為讓國人瞭解用藥後安全駕駛知識,公路局製作常見用藥安全駕駛指引,讓駕駛上路前可以自我評估。
公路局副局長周延彰指出,安眠藥、麻醉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部分止痛藥/感冒藥、部分抗組織胺藥、部分降血糖/血壓藥、部分抗焦慮/憂鬱藥、部分抗精神病藥可能引起嗜睡、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駕駛安全。
因此,指引建議駕駛人上路前,應確認是否有嗜睡或疲勞、頭暈或視力模糊、反應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冷汗、心悸、顫抖等低血糖症狀,或是其他醫師或藥師叮囑可能影響駕駛能力、不宜駕車情況的情況,若有前述任何一項,應避免駕駛。
周延彰表示,若駕駛人在行駛途中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刻將車輛停靠路邊,在低血糖時攝取快速升糖的食物,必要時也可選擇安全替代交通方案,比如請親友接送,搭乘計程車或尋求代駕服務,以及使用大眾運輸等,後續也會請醫療單位、各縣市政府等作為宣傳之用,或是在開藥後提供予患者參考。
另周延彰指出,為提升路口夜間交通安全,並考量黃光有穿透力強、低眩光的特性,白光則是可視度高,但過於明亮時,可能有眩光風險,公路局今年起打造「路段黃光、路口白光」的雙色溫照明配置。
周延彰解釋,此一設置透過路段與路口間的色溫差異,讓駕駛人在駛入路口前可以有視覺提醒與心理預警,促使減速並提高警覺,同時也讓行人在路口更容易被駕駛人察覺,有助於降低夜間交通事故發生,今(2025)年初完成7處雙色溫試辦路口,經改善後事故件數明顯下降,顯示具有正面效益。
交通部公路局交通管理組長姜宇峰補充,目前公路局持續將雙色溫照明推廣至其他地區,截至今年7月底,公路局已完成154處雙色溫路燈設置,依據推動進度評估,年底前可完成200處,計針對5條總長23公里、共64處路口進行換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