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健康警訊】秋老虎發威,小心這兩大疾病來襲!中醫提醒飲食宜忌一次看懂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台灣進入立秋節氣,雖然名義上已是秋季,實際天氣仍熱得像夏天,俗稱「秋老虎」。正因氣候由熱轉涼,加上日夜溫差擴大,中醫師提醒:此時人體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況,若不注意調養,兩大健康問題最容易找上門!
呼吸道疾病:幼童與長者要特別注意
中醫師曾雴瑜表示,秋天是「肺」所主的節氣,《黃帝內經》記載:「肺主秋」,加上天氣漸乾、溫差大、空氣中過敏原增加,像是塵蟎、花粉等,極易刺激呼吸道,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炎等問題。尤其是老人與小孩防禦力較弱,應加強保暖、避免接觸過敏原。
腸胃疾病:吃太補、吃太多都傷身
曾雴瑜指出,秋天食慾轉旺,但立秋氣候濕熱未退,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導致消化不良、腹瀉、脹氣等症狀。若暴飲暴食或過度進補,更可能傷及腸胃,引發不適。曾院長提醒,脾主運化,長夏期間應以「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為飲食調養重點。
立秋飲食這樣吃最養生:
合宜食物: 玉米、胡蘿蔔、南瓜、薏仁、冬瓜、黃豆芽、鯽魚等,可健脾利濕、補中益氣。
蔬菜水果為主: 秋天多吃當季蔬果,比大魚大肉更能達到「淡補」效果。
立秋飲食禁忌:
1.少吃生冷瓜果: 「秋瓜壞肚」不是迷信,瓜果寒涼,易傷脾胃,尤其脾胃虛寒者要節制。
2.避免生、冷、酒、麵: 這四類食物易影響水濕代謝,增加脹氣、腹瀉、消化不良風險。
曾雴瑜提醒,立秋養生不在大補,而是順應節氣,以「潤燥、養肺、健脾」為原則,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才能平安度過「秋老虎」的考驗,迎接真正涼爽的秋季。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每天喝8杯水太多了!最新研究打破長久觀念 「男女一天應攝取水量」曝
·沒事多喝水恐是錯的!醫點名「這類人」不渴別喝 小心死亡率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