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再添2例 接觸染伊科病毒 加護病房治療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19日)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分別為中部出生8天大男嬰與南部5天大女嬰,均疑因家戶接觸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敗血症、肝炎、血小板低下重症,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男嬰與女嬰分別於發病第4天及隔天轉重症。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在例行疫報說明,中部8天大男嬰是於7月下旬出生,無特別潛在疾病,但有新生兒黃疸,因此出生後留院治療,約1周後返家;返家隔天又因食慾下降回診,收住院觀察發現血氧偏低、心跳急促,從診所轉到醫院治療。
林詠青說明,抽血檢驗發現男嬰肝指數異常、膽紅素上升、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診斷疑似新生兒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後續確診伊科病毒11型,併發敗血症、肝炎、血小板低下重症。目前個案已住院約3周,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林詠青指出,疫調發現男嬰母親生產前有上呼吸道症狀,父親在陪產當日亦發燒,出生的婦產科診所人員則都沒有疑似症狀,因此不排除個案父母為感染源。
林詠青表示,南部5天大女嬰是於7月底出生,媽媽產前有發燒、喉嚨痛,因此女嬰剛出生就入住嬰兒室隔離空間觀察,4天因無異常返家;又陸續出現嗜睡、食慾下降、活動力降低,加上個案有黃疸症狀,因此回診。
林詠青指出,女嬰檢驗狀況與男嬰相似,後續確診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已2周多。因個案生母生產前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同住接觸者也有上呼吸道症狀,推測可能為家戶內傳染造成。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從各項指標評估,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應該會有趨緩趨勢,但仍需注意,腸病毒少數個案會在短時間內轉重症,尤其以發病後5天內為高風險期,男嬰與女嬰即分別於發病第4天及隔天轉重症。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監測資料顯示,近兩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呈緩升趨勢,8月10日至16日門急診就診計7291人次,較前周上升5.3%。近4周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病例,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郭宏偉表示,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7例死亡,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0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
責任主編:于維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