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元凶是它!台大醫揭密1金屬:地中海飲食也藏地雷
每逢夏季或雨季,有些人的手掌、腳掌及手指縫就會冒出奇癢無比的汗皰疹,還會脫皮、疼痛。汗皰疹與流汗有關嗎?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烏惟新指出,汗皰疹的元兇很可能與金屬過敏有關,尤其生活或食物中的鎳是頭號嫌犯。
汗皰疹因流汗多?其實是濕疹皮膚炎
烏惟新表示,汗皰疹是一種常見於手腳的濕疹,特徵為出現緊繃、透明的瘙癢性小水泡,通常在水泡乾涸後會伴隨脫屑。汗皰疹雖然其名稱中有個「汗」字,且好發於汗腺密集的部位,但病灶本身與汗腺管並無直接異常。現代醫學為更精準的名稱應為「急性與復發性水皰性手部皮膚炎」。
汗皰疹成因:過敏、體質、壓力都有可能
烏惟新本身也曾受汗皰疹困擾長達20多年,深知其癢痛之苦。他說明,汗皰疹的成因複雜,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可能的誘發或加重因子包括:
- 遺傳與過敏體質:如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
- 接觸性過敏原與刺激物:如清潔劑、化學物質、長時間戴手套等。
- 心理壓力與作息:情緒壓力大、熬夜,也可能誘發。
- 飲食因素:攝取到會引發過敏的金屬,如鎳、鈷、鉻。
汗皰疹與金屬過敏有關!食物、接觸都可能
烏惟新表示,雖然汗皰疹的醫學研究相對稀少,但不少證據已明確指向金屬過敏是一大關鍵誘因。這類過敏分為2種:
- 接觸性過敏:例如配戴金屬飾品造成的局部紅疹。
- 系統性接觸性皮炎:過敏體質者經由口服途徑接觸到過敏原,例如食物中的鎳,進而引發全身性的過敏反應,而汗皰疹就是常見表現之一。
金屬過敏是汗皰疹的重要潛在病因
這個假說獲得多項研究支持,首先是有研究顯示,汗皰疹患者進行金屬貼片測試時,對鎳、鈷、鉻等金屬呈現陽性反應的比例相當高。其次,有案例報告指出,患者在移除含金屬的牙科填充物或執行「低金屬飲食」後,皮膚症狀獲得顯著改善。
烏惟新解釋,其作用機制推測為:對鎳過敏的患者在攝取含鎳食物後,金屬離子會透過消化道吸收,再經由汗腺排出,進而引發濕疹樣的過敏反應;這也說明了為何汗皰疹總是在手腳發作,而研究顯示,執行「低鎳飲食」後,汗皰疹的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則均呈現下降。
你也「鎳過敏」嗎?常見高鎳地雷食物
但執行低鎳飲食前,必須先辨識哪些是高鎳食物。烏惟新表示,鎳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尤其以植物性食物含量較高。他整理出民眾應特別留意的「高鎳地雷區」:
- 豆類與其製品:黃豆、黑豆為含量之冠,相關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也需避免。
- 堅果與種子:花生、腰果、核桃、杏仁、芝麻等。
- 全穀類:燕麥、蕎麥、糙米、全麥製品等,因穀類麩皮含鎳量高,建議改吃白米、白麵。
- 部分蔬菜與菇類:菠菜、韭菜、四季豆、番茄、香菇、洋菇等。
- 飲品與甜食:可可、黑巧克力、即溶咖啡、茶葉(紅茶、綠茶)、啤酒的鎳含量常被忽略。
- 海鮮與加工品:蛤蜊、牡蠣等貝類海鮮,以及金屬罐頭食品與加工肉品。
不鏽鋼鍋具煮番茄、檸檬等食材 也會釋出鎳
此外,使用不鏽鋼鍋具長時間烹煮番茄、檸檬等酸性食材,也可能導致鍋中的鎳釋出,增加攝取量。建議改用陶瓷或玻璃鍋具。
「低鎳版地中海飲食」食材挑選原則
許多人擔心,限制這麼多食物會不會營養不均?烏惟新為此提出了一套兼顧健康與抗敏的「綜合低鎳與地中海飲食」。他說明,雖然地中海飲食是知名的健康飲食型態,但其中豐富的全穀、豆類、堅果等卻是高鎳食物,若能稍作調整,就能完美結合兩者的優點。
烏惟新說明「低鎳版地中海飲食」的食材挑選原則如下。
- 主食:選擇白米、白麵條、去皮馬鈴薯。
- 油脂:以冷壓初榨橄欖油為主要用油,其為地中海飲食核心且鎳含量極低。
- 蛋白質:以雞肉、魚肉(鱸魚、鯛魚等,避免貝類)、雞蛋為主。
- 蔬菜:選擇高麗菜、小黃瓜、白花椰菜、青椒、洋蔥、萵苣等低鎳蔬菜。
- 水果:可食用水梨、蘋果(建議去皮)、葡萄、西瓜等。
- 飲品:以白開水、自製檸檬水為主。
烏惟新強調,這份飲食指南並不代表民眾從此與美食絕緣,而是在急性發作期或症狀困擾時,提供一個明確的飲食調整方向。他建議患者可記錄飲食日記,找出觸發自己症狀的特定食物;當症狀改善後,可逐一、少量地測試先前避免的食物,找出自己的耐受量。
此外,烏惟新建議,在開始嚴格的飲食控制前,務必先諮詢皮膚科醫師或營養師,透過正確的診斷與飲食調整,惱人的汗皰疹將不再是你的夢魘。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烏惟新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