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在當下還是放眼未來?專家教1招面對誘惑:先思考時間如何分配
面對誘人的布丁,你會選擇放縱享受,還是為目標忍耐?日本千萬行銷專家柿內尚文於《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一書中,辨識「想要VS必要」的差異,帶領讀者定義人生的優先順序,拿回掌握人生的主導權,只要將時間轉化為價值,每個當下都能變成享受,每天都可以過得充滿意義。以下為原書摘文:
讓自己的時間分配可視化
為了了解自己的時間是如何構成,我希望各位製作一份「時間分配表」(PORTFOLIO)。所謂的PORTFOLIO,在金融業界是指「資產分配」的意思,而「時間的PORTFOLIO」,意指「自己的時間分配」。
換句話說,就是這4種時間(幸福、投資、角色、浪費)該如何分配。「忙到總是被時間追著跑」的人,其時間分配會以「角色的時間」居多,應該是這種感覺吧。另一方面,「總是忍不住蹉跎時間」的人,其時間分配則是像這種感覺,「浪費的時間」相當多。
像這樣將時間分配作成圓餅圖後,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度過,會就此「可視化」。可視化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現實與自己所想的有落差,這是常有的事。
每天站上體重計,體重的增減便會可視化,能正確掌握自己的體重。但要是不站上體重計,有可能體重的增加超乎你的想像。這是因為成見作祟,「我應該不算胖」、「這樣應該不會造成體重的變化」,用自己心中的願望扭曲事實。
如果同樣是像這樣在過日子,自己究竟被「角色的時間」和「浪費的時間」占去多少比重,會變得模糊不明。因此,有必要製作時間分配圖,知道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那麼,接下來請寫下自己理想的時間分配。
想度過「幸福的時間」居多的人生。為了有所成長,想擁有足夠的「投資的時間」。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會是「幸福的時間」和「投資的時間」偏多的這種分配。
只要明白理想的時間分配,再來就只剩思考如何彌補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如果將理想的分配可視化,注意力就容易擺在上頭,最後行動應該也會朝理想靠近。請寫下時間的分配,讓自己的時間分配可視化。
決定自己時間的「選擇標準」
他走進咖啡廳時,看到菜單上寫著「傳統布丁」。「口感較硬的傳統布丁,我最喜歡了。」最近的布丁大多是入口即化的類型,而喜歡偏硬口感的他,猶豫該不該點布丁。
「剛好有點小餓,這布丁應該很好吃。好想吃⋯⋯」他心裡如此喊道。而另一方面,又有另一種心聲。「我不是3天前才剛開始減肥嗎。我不是在心中立誓,這次一定要減肥成功嗎!這時候得忍住。」「在這裡吃布丁的話,一定很幸福」的心情,與「我目前正在減肥,得忍住」的心情。
這兩種情感就像天使與惡魔般,在心中糾葛。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現在先吃布丁,之後再調整其他飲食就行了。」「想吃什麼就吃,用運動去補回來就行了。」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這並不容易,所以才煩惱。
因為非減肥不可的原因,也許就是「管不住嘴,運動也沒辦法堅持」。在此要探討的主題不是減肥,而是「時間的選擇」。
- 選擇吃布丁:想幸福地度過眼前的時間!選擇幸福的時間
- 選擇忍住不吃布丁:想達成目標(減肥)!選擇投資的時間
選擇眼前的幸福,能得到「幸福的時間」。另一方面,為了達成未來的目標,選擇的是「投資的時間」。以達成自己未來想完成的目標作為第一要務的選擇。如果是選擇吃布丁的情況。在那個當下或許是「幸福的時間」。但之後可能會嫌棄自己。「我的意志竟然如此薄弱,所以才瘦不下來⋯⋯」
選擇「投資的時間」能得到:
- 未來的滿足感
- 未來的充實感
- 未來的達成感
- 未來的快感
選擇「幸福的時間」能得到:
- 滿足感
- 充實感
- 達成感
- 快感
- 平靜感
如果以瘦下來的目標作為第一優先,這時候就要忍耐。但往往人們都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而且連什麼才是正確也不知道。「絕對的標準答案」也許根本不存在。就只有「當下自己的選擇」。這不只限於減肥。
要選擇當下還是未來?
為時間的選擇拿不定主意時,要試著思考4種時間。「最近全都是角色的時間,無法照自己的意思取得幸福的時間。」「最近為了取得資格,增加了念書的時間,所以全是投資的時間,幸福的時間好少。」如果會這麼想,有可能這時候就會選擇幸福的時間。也就是吃布丁。
如果都是「角色的時間」或「投資的時間」,有時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會有想讓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念頭。另一方面,像這種時候或許忍住不吃布丁會比較好。「最近已得到許多幸福的時間,過著很滿足的日子。」
要一面思考4種時間的分配,一面朝自己追求的理想時間分配靠近,為此展開行動。藉由這麼做,時間的選擇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本文摘自/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這個選擇,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平安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