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與死神拚博11次,仍不放棄病人!行醫半世紀的他,還沒打算放下手術刀

康健雜誌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陳德信攝
與死神拚博11次,仍不放棄病人!行醫半世紀的他,還沒打算放下手術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室顧問、泌尿部主治醫師楊啟瑞行醫半世紀,救活無數病人、培育中部許多泌尿科名醫,且至今仍在第一線診治、開刀。

頭戴手術帽,半張臉被醫療口罩遮蓋,黑框眼鏡鏡片底下的眼神專注銳利,楊啟瑞手持電燒刀,精準俐落地將腫瘤與其他組織分離、切除。

自從1978年升主治醫師,行醫近半世紀,楊啟瑞至今仍挺直腰桿站在手術台,開刀常常一開就是10幾個小時,若要說他體力好,不如說他是有著過人毅力,永不放棄病人。

楊啟瑞自小出身高雄旗津捕魚人家。因為喜歡動手做,母親原本打算讓他學造船,但從小一路學業成績都不錯,成了6個手足中唯一的醫生。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先後待過三軍總醫院和亞東醫院。

楊啟瑞說,當時醫療資源集中北部,癌症病人大多轉送台北,中部很少人開癌症刀,因此他隨台中榮總創院,於1982年到中部,在這塊泌尿腫瘤處女地開疆闢土,同時把腎臟移植技術帶到台中榮總。直至2011年公務人員退休,隔年轉往中國附醫繼續行醫之路,維持看診、開刀、教學、研究。

楊啟瑞行醫半世紀,至今仍常開刀10幾個小時,因為看診、開刀、行醫助人,是他生活的動力。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泌尿科4大癌手術先驅,獨創「楊式表格」建立攝護腺癌治療地圖

楊啟瑞堪稱國內攝護腺癌、膀胱癌、腎臟癌、睪丸癌4大泌尿科手術的先驅者。他曾負笈美國3大癌症中心之一 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接受次專科泌尿腫瘤研究及臨床醫師訓練,奠定深厚基礎。

楊啟瑞曾至美國3大癌症中心之一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接受次專科泌尿腫瘤研究及臨床醫師訓練,奠定深厚基礎。圖片來源 / 楊啟瑞提供

跟隨楊啟瑞習醫20餘年、台中榮總泌尿部主任李建儀說,楊啟瑞是台灣最早期開攝護腺根除手術的醫師,而且他向外國人學習,自己研發一套手術方式,更重要的是,手術結果與國外並駕齊驅。

從在台中榮總開始,每一個病人的手術方式、追蹤結果、何時復發、過世等,楊啟瑞都一一詳細記錄。早在AI演算技術出現之前,楊啟瑞就獨創「楊式table(表格)」,彙整台中榮總和中國附醫1,000多例攝護腺癌病例的3大指數,包括PSA、切片、指診檢查結果,進而分析病人腫瘤嚴重程度、判斷手術方式及預測術後結果

「楊式table(表格)」曾在台灣及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發表。楊啟瑞笑說,雖然美國早有類似統計分析,但台灣攝護腺癌病人晚期居多,而美國多是早期病人,他決定自己記錄分析,而且現在還在持續擴增中。

楊啟瑞救治無數病人、培育許多泌尿科名醫,在學生眼中,他是名醫也是良醫,是跨時代的巨人。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找回半途放棄的病人,創造生命奇蹟

「他是名醫無庸置疑,但他把醫療視為一輩子的志業,百分之百是位良醫,」中國附醫泌尿部主任黃志平也曾在台中榮總服務,視帶出上百位泌尿界徒子徒孫的楊啟瑞為啟蒙老師,眼神滿是無限的崇敬,「我們如果能夠看得更遠,一定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無疑是跨時代的巨人。」

在楊啟瑞身旁習醫多年,黃志平說,幾乎不曾看過老師放棄病人,病人如果自我放棄,他會很沮喪、很難過。有時家屬快要放棄,他會說,「我都沒有放棄,你們怎麼可以放棄?」

約30年前,一名28歲女子診斷出晚期腎細胞癌,癌細胞已轉移,楊啟瑞當機立斷動手術清除癌細胞。但隨後幾年陸續轉移至肋骨、卵巢、恥骨、淋巴腺等等,每次發現轉移,楊啟瑞就替她動刀,直到第11次請胸腔外科團隊清除轉移至肺部的腫瘤,迄今已過了20年沒再復發。

楊啟瑞回憶,當時住在雲林的病人帶著2個年幼孩子到診間,每次單單只到台中,就要2小時車程。由於癌細胞不斷復發、轉移,好幾次女子不想再手術,但他認為只要轉移不多,盡早手術還是有機會延長生命,因此每一次都看得格外仔細,也鼓勵病人堅持信念、積極治療。如今,當年的病人已經是阿嬤,每年都會到台中探望楊啟瑞。

另一位28歲的睪丸癌病人,發病時孩子才1歲,「孩子那麼小,你說拚不拚?當然拚呀!」楊啟瑞說,由於腫瘤已轉移後腹腔、肝、肺、淋巴等,先切除睪丸後緊接著化療,但因承受不了副作用,病人中途放棄,楊啟瑞想盡辦法把他找回來,切除淋巴腺和肺部腫瘤,剩餘肝腫瘤經持續化療也逐漸凋亡。現在病人已60多歲。

「大家都說是奇蹟!」回想起這位病人,楊啟瑞還是掩不住興奮與感動,他忘不掉當年要求讓這位病人住加護病房治療,「很多人想放棄,覺得沒救了,但我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化療對睪丸癌效果不錯,幾乎能治癒,雖然手術較複雜、費工夫,當年這台刀從上午9點開到午夜12點過後,「但很值得。」

黃志平說,泌尿科偶爾會遇到後腹腔腫瘤或腫瘤非常巨大、末期、容易轉移,開刀風險高且費時、耗體力,即使手術成功還要面對漫長照護,大部分醫師會退避三舍,但楊啟瑞不在意、也不會退卻,「他心中想的是,你來找我,我就拚到最後一刻,傾盡全身力量、一生能力救你。」

近年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等微創手術快速崛起,楊啟瑞也與時俱進,成為國內現役開達文西手術年紀最長的醫師。李建儀說,雖然他仍以傳統開腹手術為主,傷口復原不如微創手術來得快,但腫瘤清除的手術效果更好,還是有不少人慕名找楊啟瑞。

楊啟瑞很少放棄病人,總是鼓勵病人堅定信念、積極治療,若病人先放棄,他往往比病人更難過。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手術疲累如同生產,痛完就忘了!」 他用盡畢生回報台灣

楊啟瑞至今仍維持1週2個門診、1.5天的開刀日,更驚人的是,傳統手術、尤其是腫瘤根除,這類「大刀」常常一開就是10幾個小時,楊啟瑞還是和其他年輕醫師一起拚戰到半夜。

為照顧自身健康,楊啟瑞盡量每天快走5000~1萬步,如果在醫院沒達到步數,下班後也會到公園或在家快走;由於早年開刀姿勢不良,脊椎曾因受傷開刀,他現在坐太久就會起身走動,把樓梯充當單槓拉、伸展筋骨。飲食上則有太太照料、準備早餐和晚餐,清淡為主,午餐則訂醫院便當。

他笑說,也許遺傳幫上忙,目前只有血脂高一些,但用藥控制,偶爾還是會開刀到半夜、甚至開完刀太亢奮,躺在床上還在回想手術過程。

旁人眼中,看病人、開刀早已是楊啟瑞生活的動力。問他開刀不累嗎?他妙回:「救活一個人,心裡高興得很,也就忘了疲累;就像大家常說,女人生孩子很痛,但生完就忘了!」

瑪莉諾修道院的修女Jean Hogle(前排左)當年指導楊啟瑞(後)英文,不收學費,唯一條件是楊啟瑞去美國學習後,要返台回報台灣,讓楊啟瑞感念於心。圖片來源 / 楊啟瑞提供

前往美國進修前,楊啟瑞請來當年瑪莉諾修道院的修女Jean Hogle指導他英文,修女不收學費,唯一條件是他去美國學習後,要返台回報台灣,這件事他銘記於心。如今楊啟瑞早已窮盡畢生所學,回報這塊滋養他的土地。

延伸閱讀:

全台唯一!從診間到社區,結合12科共照,他們如何打造國家級失智照護網?

每天多站26次,就能讓血壓下降、血管變年輕?醫師這麼說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輕忽0.5公分肺結節!30歲女教師一年後確診末期肺癌

中天電視台
02

35歲男歌手心梗猝逝!其實有跡可循 「4症狀」危險了

三立新聞網
03

血便以為是痔瘡!他天天吃「排骨便當」釀大腸癌肝轉移

中天電視台
04

20歲女大生常「曬太陽、爬山」仍骨鬆!醫揭「1致命習慣」害白做工

三立新聞網
05

年輕人大腸癌主因不是肉!醫揪「2大致癌推手」 過度防曬入列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女生必看!來自「黃體」的重要提醒:這5個日常動作,超容易讓我受傷!

姊妹淘

肺動脈栓塞不可輕視的隱形殺手 北榮桃分院籲提高警覺

台灣好新聞

08月14日 夢還在等你

Heho健康

散裝蛋怎麼挑才不會買到臭雞蛋?靠1工具3方法觀察

健康2.0

量血壓前別喝1種水!避開3飲料以免血壓升高

健康2.0

出現「5症狀」恐是腸漏症警訊!專家教你吃6營養素顧腸道、緩過敏

健康2.0

關稅影響美國櫻桃價甜美!助眠、降血壓 櫻桃大小單位怎麼看

健康2.0

沈玉琳驚爆罹血癌 為什麼得白血病?家裡堆放紙箱雜物恐藏毒

健康2.0

這些痛都不用忍了!全台近9百萬人狂吞止痛藥 1療法偏頭痛、膝痛、腰痛全解

健康2.0

不是醫師!揭密失智照護關鍵推手,她讓家屬不再單打獨鬥

康健雜誌

不是複製台積電!翁啟惠:台灣生技應效法「波霸奶茶精神」走向世界

康健雜誌

科技海綿暗藏危機 研究:每月恐釋出數兆塑膠微粒流入環境

CTWANT

肺癌篩檢早期占比逾8成

中華日報

北榮×紐大 推動胰臟癌重粒子治療

中華日報

視茫茫常跌倒 翁揪黃斑部病變

中華日報

無糖低脂一定很健康? 醫揪出「常見陷阱」:人工添加劑恐摧毀腸道系統

太報

凱格爾運動+陰道雷射 改善漏尿

中華日報

變矮駝背下背痛 當心脊椎壓迫性骨折

中華日報

無牙恐成身心功能障礙? 醫師解析全口重建最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

屈公病非人傳人! 疾管署揭「感染症狀&防蚊要點」

健康醫療網

【大象醫師-周維薪】多囊只遺傳女生?妳的多囊特質其實可能來自於爸爸!

問8健康諮詢網

肺癌蟬聯台灣癌症頭號殺手 專家籲50到65歲普篩

中央通訊社

取卵5次才添丁 醫學會揭人工生殖3階段各有艱難

中央通訊社

試管嬰兒補助擬年底前放寬!3 族群迎聖誕大禮

Heho健康

AI 輔助副作用!研究:醫生短期內技能退化、癌症辨識力降 20%

科技新報

40+開始潮熱盜汗、情緒不穩?掌握更年期6大警訊,中醫教你從生活、穴位調理

姊妹淘

黃斑部病變險奪光明 長者視力惡化別輕忽

民視新聞網

楊柳颱風來襲!疾管署:颱風過後別輕忽...3步驟降低傳染病風險

信傳媒

吃錯蛋白質「可能讓你越減越肥」!營養師揭4大陷阱,實測2個月甩油2公斤

姊妹淘

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微創手術助擺脫排尿不順之苦

健康醫療網

蜂窩性組織炎隱形殺手不容輕忽 9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NOW健康

6成肺癌患者沒抽菸習慣!肺癌權威揭「3件事」才是降低死亡率關鍵

優活健康網

愛吃鮪魚、鯊魚!婦血中汞濃度驚人 新生兒恐智力障礙

TVBS

不孕夫妻想懷孕該怎麼做?醫揭備孕療程失敗3原因:取卵不是越多越好

優活健康網

楊柳來襲防疫3步驟! 裝備齊全、水煮沸及清除孳生源

NOW健康

用香水蓋體味落伍了! 網友實測6種方式讓體味變清新

NOW健康

怕變「臭臭人」狂擦止汗劑?食藥署:反而可能中暑

中天電視台

視力突模糊、扭曲?當心黃斑部病變上身…2年內恐失明

中天電視台

跑步新手必看!「女性跑步裝備」怎麼準備?一次盤點3大必備物品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