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肝基會31周年/肝病掉出「國病」行列!40歲以上每年應做1檢查…B肝病友追蹤20多年為何仍得肝癌?

今周刊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作者 : 數位內容部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成立已屆31年,31週年慶活動當天,邀請了長期共同參與保肝、護肝各界人士一同慶生。

李建復老師和華航機長、大學城歌手廖柏青以民歌揭開序幕,會場除頒發宋瑞樓教授傑出研究特別獎、另頒優秀學術論文獎、學術研究獎助金鼓勵年輕學者從事研究,促進醫療進步發展。

公益拍攝「愛的延續、全民護肝新起點」 影片,神秘嘉賓AI影片祝賀、肝癌手術病友陳怡君小姐、黃銘銓先生出席推蛋糕慶生,知名藝人梁佑南、許仁杰現場演唱,演藝界郭子乾、張瓊姿、王彩樺、王燦、羅巧倫、李亮瑾、何依霈、龍語申、林韋君、方琦等皆蒞臨現場祝賀,肝基會更號召企業主點亮愛心嘉惠國人、消滅肝病。

31年前,台灣曾經是一個每5個成人就有1位是B肝帶原者的土地,1986年宋瑞樓教授擔任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台灣新生兒全面注射B肝疫苗,獲得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李國鼎政務委員大力支持,經行政院孫運璿院長拍板定案後執行,使得台灣新一代年輕人的B肝帶原率已從約15%下降至1%以下,但40歲以上的帶原者成了必須特別關注的一群人。

肝基會民國83年成立,85年開始全國跑透透,在善心和愛心人士的贊助下,早年在各地與地方衛生主管單位合作辦的免費肝病篩檢,所到之處都是萬人空巷。踏遍全台各地,本島、外島、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之目的,在於提醒國人對沉默的殺手—肝病—的重視。

31年來,肝基會已迎來另外兩個宗旨不同的全民健康基金會和好心肝基金會成立並相輔相成,為國人健康做最大的努力。

2021年3月肝基會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劃」活動起跑,2025年7月再度串聯全台灣北、中、南、東含外島金門、馬祖、離島澎湖,共30家醫療院所同步腹超活動,希望成為「全民運動」。

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能早期發現肝癌,予以根治,避免遺憾。

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表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走過31年,今年是解救「舊台灣人」運動的嶄新起點。「全島一肝~全民腹超總動員」,是肝基會推動的未來計劃目標,也最考驗初心與毅力。

但肝基會相信,多匯聚一分愛心,前行之路就多一分明亮。希望大家攜手同行,齊心推進—「今年超了沒?」,再陡峭的高峰,也能一步步攀上;再艱難的挑戰,也能勇敢跨越,讓臺灣早日成為沒有肝病的國度。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說,目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已掉到十大死因之外,而肝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中也早已從盤踞40多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二名。其中高達8成與B型、C型肝炎有關,國民健康署2025年7月(25)日宣布,8月1日起擴大公費B、C型肝炎篩檢對象,下修年齡為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的民眾終生可免費做一次檢查,預估增約200萬人可以受惠。

楊培銘教授接著說,「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關鍵三部曲。

目前B肝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全口服C肝藥物上市,且自2017年1月起健保開始給付,藥物的效果極佳、副作用少且輕微、療程又很短(8-12週)。面對肝癌,就是在腫瘤還比較小、未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這時有機會根治肝癌。

即使肝癌患者發現罹病時已是晚期,雖然無法根治,但仍可進行標靶治療來控制病灶的進展。近年醫界還發展出「免疫療法」,且健保自前年(2023)8月1日起有條件給付「免疫療法」加「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今年(2025)2月1日更擴大給付「雙免疫療法」,病友的肝癌控制率可提升至20~30%。

台灣自1984年開始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肝基會及政府積極倡導篩檢與追蹤,近年來B肝、C肝藥物的突破與給付,讓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然而台灣成年人每年仍有約7000多人死於肝癌,約 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因此,定期追蹤及早發現肝癌及早治療是根除肝病、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方法,全民腹超的活動,就是消滅肝病最重要的手段與工具。

雖然肝病戰爭還在纏鬥中,但肝基會從未放棄和氣餒過,多年來,不但推動許多肝病基礎及臨床研究的項目,更招募優秀研究人員,資助研究人才出國或於國內進修,培植肝病研究人員,補助肝病研究人員出席國際會議吸收新知,並對國內研究肝病之學者提供研究經費。

今年有二位宋瑞樓教授傑出研究特別獎得主分別是,台大醫學院外科黃凱文教授、台大醫學院小兒科陳慧玲教授。另在肝病防治研究獎助金獲獎的有指導教授高嘉宏、學生黃上秦(探討B型肝炎病毒和肝脂肪變性之交互作用及機轉) ,指導教授李佳陽、學生李聖怡 (探討NLRP3發炎體在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變性肝病進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機轉)。優秀論文獎方面獲獎的有曾雪芬(人源化CD36阻斷抗體(PLT012)有效激發抗肝癌與肝轉移免疫反應)、張凱鈞(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疾病患者增加心衰竭風險)及古唯鼎(向腫瘤遷移的周邊血高表達Foxp3的調節性T細胞導致肝細胞癌的不良預後)。

未來的道路雖然充滿挑戰,但肝基會同仁心中依然充滿希望。將繼續秉持「人人好心肝、人人好健康」的宗旨,不斷努力,一起為肝病防治大業貢獻心力,共同迎接一個沒有肝病的美好未來,讓國人脫離肝病的夢魘。

病友故事1:黃銘銓先生

B肝定期追蹤25年,腹超早期發現小型肝癌

69歲的是遵從醫囑的模範病友,2000年左右經健檢得知有B型肝炎後,未曾間斷的定期追蹤,並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今(2025)年4月一次例行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腫瘤,進一步以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2.8公分肝細胞癌,慶幸因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控制。

黃先生約25年前開始追蹤B肝,10多年前好心肝門診中心成立之初,轉至許金川教授門診追蹤治療,這一次的例行檢查中,除腹超檢查異常,抽血驗甲型胎兒蛋白(AFP)顯示正常,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稍高,許教授趕緊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確認是肝癌。

「一開始知道是肝癌,心情非常低落,覺得都有長期固定在追蹤治療B肝,怎麼還是會有呢?太太知道後也很緊張,但她都不敢表現出來!」黃先生回想當時心境。由於兩個兒子都是醫師,且大兒子是腫瘤專科醫師,以醫學專業沉靜穩定地安慰父親:「B肝帶原本來就易發肝癌,就是因為這20幾年有好好追蹤照顧,所以現在才得肝癌,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控制效果更好。」

經許金川教授安排在臺大醫院進行治療,5月21日由影像醫學部醫師施行微波消融術(Microwave ablation, MWA),術後電腦斷層追蹤,治療成效佳,至今兩個多月,生活恢復如常。

黃先生表示,接受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心情難免忐忑緊張,但治療過後才發現很多時間是自己在嚇自己,並沒有原本以為的那樣恐怖。「臺大醫療團隊非常認真專業,也非常善良親切。好心肝團隊除顧及病人非常緊張想要趕快檢查外,也和我們保持密切聯繫,確認在臺大治療的每個環節都順利進行,服務上的貼心與用心,讓我相當信任與肯定。」黃先生感激地說。

黃先生進一步說明,台灣健保非常好,像他B肝追蹤治療20多年了,整體經濟負擔並沒有很重,讓他可以安心追蹤控制,才能在肝癌不到3公分就早期發現,讓他非常感念台灣醫療的進步,以及好心肝團隊在B肝防治上的努力。經歷罹癌治療過程,使他更把握健康的時間和珍惜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病友故事2:陳怡君小姐

篩檢得知B肝,腹超及早發現肝癌

父親生前飽受肝病之苦,45歲的陳怡君小姐在10年前參加肝基會舉辦的肝病篩檢活動,得知有B肝帶原,持續在好心肝門診中心遵循醫囑追蹤,在一次例行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小型肝癌,慶幸因定期追蹤,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在我抗癌期間,許金川教授與好心肝醫療團隊待我如家人般的溫暖關懷,讓我更有勇氣、更堅強的面對挑戰,不再感到孤單!」陳小姐溫柔而堅定地訴說肝癌病友心境:「手術前,我祈求菩薩保佑,順利過關的話,我一定會好好做公益回饋社會,感謝菩薩願意給我機會,以病友經歷提醒大家肝臟檢查的重要,實現我的承諾。」

陳小姐的父親生前與肝病搏鬥,同時有B肝與C肝,曾因猛爆性肝炎住進加護病房,雖挺過危急,但之後因肝硬化併發症,多次進出醫院,2016年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辭世。

在病榻前侍親期間,她眼見父親受病痛折磨,家人身心煎熬萬分,使她體認肝病的嚴重性,也對自身健康特別警覺。「上一輩比較忍痛,且諱疾忌醫。」當時35歲的陳小姐告訴自己要翻轉這樣的觀念,適巧在逛街時遇到肝基會舉辦免費肝病篩檢活動,心中的警示讓她毫不猶豫捲起袖子抽血,接獲檢驗結果是B肝帶原者。從那時起,她開始固定每半年至好心肝門診中心就診,抽血檢查肝功能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持續10年追蹤不曾缺席。

2024年4月間的例行回診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林姿伶醫師仔細掃描發覺了異狀,告知在右肝發現了2.8公分的不明腫瘤,經轉診臺大醫院醫師做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肝細胞癌,「我非常震驚,因為完全沒有症狀,我覺得天都塌了,心情非常沉重,怎麼可能是我?老天爺為什麼要給我這麼大的考驗?」她明白,逃避無濟於事,當下選擇冷靜下來, 將身心調整至最佳狀態,在5月底接受達文西手術,由醫師施行腫瘤切除,術後恢復良好。

這段歷程令她深刻體會到,醫療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人性光輝的體現。更重要的是,透過未曾間斷的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幸運地早期發現肝癌,得以手術順利康復,讓她能挽回健康,繼續擁抱生命的美好!

更多今周刊文章
51年老牌「半導體材料大廠」倒閉!關稅重災第一槍?從半世紀榮光到黯然熄燈:台灣製造業隱憂浮現
最新全球最佳大學排名!「1私校」輾壓清大陽明交大,輸台大多少?畢業起薪6.6萬、最賺4科系出爐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02

夏天吃水果一定退火?醫揭「這3款」常吃恐傷胃腹瀉

三立新聞網
03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04

08月17日 成長就是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

Heho健康
05

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康健雜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08月17日 成長就是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

Heho健康

中年人減肥救星!爆紅「死蟲式」2個月狂瘦62→56kg,網友激推:躺著腰圍小3公分

女人我最大

金喜善最愛1水果幫肌膚補維生素C!每天喝家傳養顏凍齡茶 配方大公開

健康2.0

這幾種味道可能是癌症!屁味太臭怎麼辦?4招讓屁味回歸「清新」

健康2.0

3種魚改善疲勞有感!搭牛奶預防骨質疏鬆 1吃法超NG

健康2.0

汗皰疹元凶是它!台大醫揭密1金屬:地中海飲食也藏地雷

健康2.0

除蟲、防蚊液竟藏致白血病危機!醫:居家致癌物一藏60年超凶猛

健康2.0

你有認真看過薪資單嗎?辛苦一輩子,退休金卻少得驚人!真相曝光

健康2.0
影音

咀嚼!原來這麼強? 醫師揭8大功效 從抗癌到腦力升級!

TVBS 新聞影音

咀嚼!原來這麼強? 醫師揭8大功效 從抗癌到腦力升級!

TVBS

腹式呼吸 無喉病友食道語復聲

中華日報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39週年院慶

中華日報

長者肌少症盛行率3成4 台南推運動健康護照APP

中華日報

滅C肝提前達標 申請WPRO認證

中華日報

竹山秀傳小小醫師營 認識醫學

中華日報

陽明交大醫院國際研討會 引領未來醫療

中華日報

女性肺癌病人8成不抽菸 台中慈濟醫院籲:早期篩檢避免病情惡化

觀傳媒

壯男胸悶胸痛掛急診 檢查竟是心肌梗塞 心導管手術裝上支架搶回一命

觀傳媒

炎炎夏日擦乳液好難受! 醫建議「這樣做」穩定控制病情

健康醫療網

掌握母乳大小事:做好胸部照護、注意飲食營養、學習手擠乳與增加哺餵次數

媽媽寶寶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示警:急性血壓下降 器官供血不足恐致命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有運動卻還是「瘦不了」?研究揭2大心理因素,解密讓人越動吃越多的陷阱

姊妹淘

肥胖警報!譚敦慈兒曾飆破110公斤 靠「三招」成功甩肉、逆轉脂肪肝

三立新聞網

陳致中曝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 醫提醒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鏡週刊

從抗寒到護心 每天洗幾分鐘冷水澡讓血管更強壯

健康醫療網

別輕忽便秘!恐增4癌風險:久坐、忍便意都是元兇…每天排便超過「這次數」,乳癌風險狂降46%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站起來頭暈」別輕忽 醫示警:恐自主神經失調

TVBS

百歲阿公的最後一天:不插管、不急救,拒絕「醫到死」...戰友探視後含笑辭世,在愛與陪伴中圓滿告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影音

【下班經濟學精華集】澱粉吃不胖的秘密?名醫教你碳水循環飲食原則!

風傳媒影音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拖延治療恐演變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24歲女星「忘拔棉條」卡體內1個月:飄死老鼠味 醫一看傻眼

太報

不怕蘿蔔腿!醫師透露:結實小腿助手術順利、併發症少

桃園電子報

花蓮慈濟醫院39周年慶 立足東部邁向國際,永保初心迎向40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雙和醫院急診塞爆!傳院內公告「護病比1:13」 衛福部長發聲了

CTWANT

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下體痛可能是「骨盆」出問題 醫:別怕尷尬不就醫

健康醫療網

臉上狂冒痘?皮膚科醫曝「這天數」內消除才能不留痕 千萬別用手擠

常春月刊

曬黑怎麼救?盤點「6大美白習慣」快速白回來 清潔乾淨也是之一

常春月刊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恐與7大疾病有關

民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