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乳房攝影 AI判讀精準揪病灶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高雄榮總研究發現,相較於傳統2D乳房攝影,3D乳房攝影能更早發現乳癌病灶、提升患者長期存活率,成果刊登在國際《乳房影像期刊》。10年前劉女士曾因小針美容,導致乳癌判讀不出,改以3D乳房攝影、結合AI判讀、加上核磁共振與切片,精準醫療後找回健康。
高雄榮總放射師 林芸:「妳胸部有沒有摸到什麼,還是開過刀,(我已經切片切完了),已經都開過刀了。」
10年前確診2期乳癌,懷疑是年輕時愛美,到非正規美容院注射導致病變。
劉女士:「先生說我前後搞不清楚,傷到我的心,我就跑去做小針美容(豐胸),三四十歲就開始一顆顆(硬塊),很恐怖吶,很痛苦啊,有的醫生,幾乎都是這樣說,說沒事,妳回去,妳回去這樣啦。」
高雄榮總放射線部主任 周春平:「以前大概是有些人,他做一些小針美容,會造成一些乳房會有些硬塊,做完自體脂肪(移植)之後,也會造成有些硬塊的東西產生,只要是,不是你的東西,放進來可能都會造成硬塊,就可能把某些正常的器官擋住。」
跑了3家醫院,都看不出劉女士2.2公分乳癌;高雄榮總2011年引進3D乳房攝影,早期發現病灶。
高雄榮總放射線部主任 周春平:「資深的醫生,他有時候還是看不出來,還是要靠儀器,非常早期也摸不到,3D的時候你就發現,好多線條匯集這地方,這樣就可找到小於1公分的乳癌,做個核磁共振,在切片前的話,會更好。」
2D乳房攝影為單張平面影像,乳腺排列緊密,3D為多切面斷層,影像準確率高,有效偵測乳房腫塊,但光人工判讀,耗時費神。
高雄榮總放射線部主任 周春平:「3D乳房攝影可能60張,70張(影像)以上的話 怎麼辦呢,就是靠AI 有病灶它就圈起來,它會把這影像跟大數據做比較,73%是比較接近癌症的狀況,46% 白點,把鈣化旁邊組織抓下來,就知道旁邊有沒有兇手(癌細胞),大概5秒鐘就出來了,這AI已經說有問題了,你可能就不要回家了,我們就繼續在醫院,繼續看(追蹤)下去這樣就更好。」
劉女士:「切一處淋巴檢查,醫生說我癌症沒擴散到淋巴,手只能舉到這高度舉不高,我做6年運動了,現在都正常。」
手術並化療6次、標靶9次、追蹤10年,劉女士癒後良好,亞洲女性乳腺緻密,建議定期篩檢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