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一根熱狗、香腸 拉高糖尿病腸癌風險! 頂尖期刊:加工肉沒有安全量
早餐一份火腿三明治、午晚餐配點午餐肉、臘肉飯,週末露營再吃烤香腸,這些看似日常的選擇,最新研究卻提出警告:每天只要吃一根香腸(約50克),就可能提高第二型糖尿病與大腸直腸癌風險,而且沒有「安全攝取量」!
研究揭露:加工肉吃再少也傷身
發表在頂尖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分析60多項先前研究的數據發現加工肉、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對三種主要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大腸癌的影響。
結果發現每天攝取50克加工肉(約一根香腸),會讓:
- 第2型糖尿病風險 ↑11%
- 大腸直腸癌風險 ↑7%
研究人員指出,這類食品沒有所謂「安全攝取量」,尤其對於每天習慣攝取加工肉的族群來說,長期下來對身體是慢性累積性的負擔。
為何加工肉讓你更接近腸癌?
1. 亞硝酸鹽與致癌物NOCs
2. 高溫烹調焦化→異環胺與多環芳香烴
3. 腸道菌相失衡與慢性發炎
含糖飲料、加工肉、反式脂肪是三大腸道殺手
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醫師指出,人體的肝臟與腎臟雖具代謝機制,但當含糖飲料、反式脂肪與加工肉品長期累積過量時,仍會對腸道、胰臟與代謝系統造成嚴重負擔。
以加工肉品為例,其中常添加亞硝酸鹽來抑制肉毒桿菌孳生、延長保存,但這些亞硝酸鹽經人體代謝後會形成亞硝胺類一級致癌物,尤其當腸道黏膜已受損、或本身具有易癌體質,長期暴露更可能誘發腸胃道細胞突變。
他也強調,加工肉品與大腸癌、胃癌有明確相關性,尤其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阻抗、代謝異常,罹患腸癌的風險更高,「吃了這類食物,就等於進入高危險群,能不吃就不吃。」
高溫料理風險放大?連「生機香腸」也要注意
烤得香味四溢的香腸或是煎得滋滋作響的火腿、培根等,糠榮誠提醒這些美味背後,其實藏著料理方式帶來的健康風險。
即使是標榜無添加、現做冷凍的「生機香腸」或午餐肉,若經過煎、烤、炸等高溫料理,仍可能對腸道造成潛在負擔。這類紅肉在高溫下,蛋白質與脂肪會轉化為異環胺與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對身體有害。
他建議,日常飲食中應儘量以蒸、燙、水煮等低溫方式烹調,不僅能保留食材原味,也能減少高溫產生的有害物。特別是許多民眾習慣「快煎快吃」或反覆使用煎炸油,會讓脂肪氧化、釋出更多毒性物質。
在用油選擇上,糠榮誠提醒應避免「冷炸豬油」這類反覆加熱後易產生毒性的動物性油脂。相對來說,冷壓橄欖油等穩定性較高、耐熱性佳的植物油更為合適,有助降低腸胃負擔。
加工肉減量 3 步驟,腸胃科醫師這樣建議!
Step 1 從數量開始減半
研究指出每天吃50克加工肉會提高糖尿病與腸癌風險,糠榮誠建議:「不妨先從一根香腸減為半根,或火腿從兩片改成一片,量少一點,風險就跟著少一點。」
Step 2 從頻率做調整
習慣天天早餐有培根或午餐肉?可以改成「隔天一次」或「一週一次」,拉長間隔,減少累積曝露,讓腸道有修復的時間。
Step 3 從料理方式做改善
選擇「蒸、燙、水煮」來取代「煎、烤、炸」,不僅減少致癌物生成,也更溫和對待腸胃。少油、少焦、低溫烹調,是保護腸道的核心原則。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