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臟治療受限?醫生:技術已不受性別區別!
63歲的何女士,由於瓣膜疾病合併心臟衰竭,時常感到呼吸急促,儘管經歷了手術,心臟功能仍未完全恢復,她被迫依賴機械輔助系統,等待心臟移植的機會。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劉芫宏醫生與團隊在全面評估後決定,在何女士等待心臟移植期間,為她進行LVAD左心室輔助器治療。後續有幸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如今她已經能夠恢復日常生活,生活質素也有了顯著提升。
女性疲倦焦慮誤認「情緒壓力」 應警惕隱性心臟風險
劉芫宏醫生指出,女性的心衰竭症狀通常表現為疲倦、心悸、焦慮等,這些症狀常被誤解為「更年期變化」或「生活壓力」,因此許多女性可能錯過最佳的就醫時機。若經常感到喘不過氣、疲倦、浮腫或下肢水腫,這些可能是心臟在發出求救訊號,劉芫宏醫生強烈建議,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就醫進行檢查,以便及早識別病情並採取相應治療。
此外,女性心衰竭患者常常合併心律不整,特別是心房顫動等常見症狀。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現已有多種成熟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如心律電燒灼術、心律調節器、心律去顫器以及雙心室再同步化心律調節器等,這些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女性心臟治療受限?醫生:設備及技術進步、已不受性別區別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黃日新說明,儘管過去女性接受左心室輔助器(LVAD)或心臟移植的比例較低,但隨著設備體積縮小、手術技術日益進步,女性患者現在亦能從這些治療中受益。心臟移植和左心室輔助器(LVAD)都被視為末期心衰竭的重要治療選擇,且並不因性別有所區別。
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和家屬的需求,進行全面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層面評估,並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協助她們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黃日新主任指出,隨著這些先進治療選項的普及與發展,女性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與男性患者相比,已無顯著差異。
重視保養與預防 心臟警號應積極就醫治療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藝耀也提醒,心臟是血液循環最重要的源頭,平時的保養與初期預防相當關鍵。他強調,健檢真的很重要,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是一些人根本不知道的心血管問題,避免延誤治療時機。他也呼籲不要輕信偏方,應該遵從醫囑,與醫生討論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維護心臟健康。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