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痛警號 闌尾炎延誤治療恐致命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且需要立即處理的外科急症,若未及時治療,有機會惡化,可能引發穿孔和腹膜炎,甚至危及性命。當右下腹出現疼痛,尤其是隨著時間推移,疼痛從肚臍或上腹部逐漸轉移至右下腹,這些都可能是闌尾炎的警示信號。如能及早識別病徵、盡早求醫,能大幅降低風險與病情惡化的可能。
闌尾炎是外科急症 延誤治療可致命
闌尾是一條位於右下腹、連接盲腸末端的細小管狀結構。其發炎通常由於腔道被糞石阻塞,亦有少數情況由於腫瘤阻塞造成,導致細菌滋生並引發感染。闌尾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闌尾炎屬於常見的外科急症,應及早就醫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初期症狀病人通常會先感到肚臍周圍或上腹部出現隱隱作痛的感覺,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會慢慢轉移至右下腹,並變得愈發明顯和劇烈。疼痛在行走、咳嗽或按壓時特別明顯。除了腹痛,患者亦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進食意欲下降、腹瀉或便秘,甚至發燒發冷等問題。因此當病人發現右下腹持續壓痛且症狀加劇時,應提高警覺並盡快求醫,避免炎症進一步惡化,引發其他併發症。
診斷闌尾炎靠臨床判斷結合輔助檢查
診斷急性闌尾炎,醫生通常需透過臨床評估與多項檢查綜合判斷。首先會進行詳細問診,了解病人腹痛的起點、是否出現位置轉移,以及是否伴隨發燒、食慾減退、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接著透過身體檢查,特別是右下腹部的壓痛反應,來觀察是否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了進一步確診或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醫生會安排血液和尿液檢驗,以確認體內是否有發炎或感染現象,排除尿道炎等其他腹痛成因。影像學檢查方面,腹部超聲波是一種常用的初步工具,可快速檢視闌尾是否腫大或有液體積聚;若症狀不明確或懷疑已有併發症,如膿腫或穿孔,則會考慮使用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以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影像,有助釐清診斷並排除其他腹腔內病變,例如膽囊炎、腸道腫瘤阻塞、大腸憩室炎或輸尿管結石等問題。
腹腔鏡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
一旦確診為急性闌尾炎,最常見且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發炎的闌尾。目前主流手術方式為腹腔鏡微創技術,醫生會在臍部或腹部其他部位開設三個小切口,利用腹腔鏡及攝影器械觀察腹腔內部,並透過這些小孔進行微創闌尾切除。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創傷較小,術後疼痛輕微,康復速度亦較快。然而,若病情較為複雜,例如闌尾已穿孔或形成膿腫,除了盲腸切除外,外科醫生會在腹腔放入引流管,放出膿液,促進康復。不過如果延遲求診,也會出現微創手術不能處理的情況。例如:闌尾嚴重發炎導致底部連接大腸盲腸壞死、含膿過於嚴重形成的瀰漫性腹膜炎、以及腹膜炎引發腸塞情況,需改採用傳統開腹手術,以便清除感染並妥善處理病灶。對於部分病情穩定但不宜即時手術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先以抗生素控制炎症,待病情受控後再評估手術。
手術後復原與日常注意
完成手術後,患者需一段時間讓腸胃休息,初期多採禁食或清流質飲食,待腸道功能逐步恢復再恢復一般飲食。恢復期內應避免劇烈運動與提重物,並按醫生指示定期覆診。大多數人切除闌尾後生活不受影響,亦無需特別飲食限制。不過若術後出現持續腹痛、發燒或傷口異常,應即時回診以排查潛在問題。
總括而言,若能及早識別症狀並接受專業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順利康復。因此,若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切勿輕視或自行處理,應儘早就醫。
資料由外科專科醫生 王喬峯醫生提供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