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卡喉怎麼辦?吞飯、喝醋卡愈深 迷思、急救方式與就醫時機一次看
吃魚養生,但不管老小連一般成人也常發生吃魚吃到「魚刺卡喉」驚險情景。這個看似小事的問題,其實處理不當可能造成發炎、感染,甚至刺穿組織危及生命。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致顯分享臨床經驗,破解魚刺迷思,教你正確應對。
從小孩到長輩都可能卡魚刺
魚刺卡喉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的意外,劉致顯指出,從2歲開始進食的孩童,到70、80歲長者,都可能因為魚刺卡住喉嚨而求診。他說:「門診或急診大概一週會遇到一、兩例,但幾乎各個年齡層都有。」
小朋友常是在家人烹煮魚湯時不小心吞下刺,而長輩則可能因咀嚼與吞嚥功能退化,加上感覺遲鈍,吞下魚刺卻沒即時察覺。
吃完飯喉嚨怪怪的?醫師怎麼判斷刺在哪裡
「我們會問他吃的魚是哪種、魚的大小,還有發生的時間點,是剛吃完馬上不舒服,還是過了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來?」劉致顯表示,這些資訊能協助初步判斷魚刺是卡在口腔、咽喉,還是更深層的食道位置。
他也提醒,有些人吃完魚後喉嚨刺刺的,但觀察一天不見改善才來看診,這時魚刺可能已經移動或造成感染,需特別警覺。
吞飯、喝醋通通NG!
傳統上許多人會吞飯、喝醋來「壓下」或「溶解」魚刺,但劉致顯提醒:「魚刺不是靠醋能溶的,如果可以溶,黏膜早就受傷了;而吞飯反而可能把魚刺推到更深的位置,甚至卡進食道。」
錯誤處理可能讓本來只需簡單門診取出的魚刺,變成需要全身麻醉或手術才能解決的問題。
先觀察?還是該急診?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如果魚刺卡在淺處,吞水後症狀改善,可觀察1至3天是否緩解。但若:
- 吞嚥疼痛明顯
- 感覺口水吞不下去、甚至從嘴角流出
- 持續異物感超過3天
這些都是要立即就醫的警訊。劉致顯指出:「有些人卡得太深,連吞口水都困難,這時很可能已經進到接近食道或造成傷口,最好不要再拖。」
魚刺卡喉要看耳鼻喉科還是腸胃科?
魚刺卡喉,到底該看哪一科,也是很多人的疑問,劉致顯說:「不舒服的位置在鎖骨以上,找耳鼻喉科;鎖骨以下則找腸胃科。」
耳鼻喉科負責檢查口腔與咽喉,可用內視鏡或器械處理。而腸胃科的胃鏡可深入到食道,處理較深的異物。少部分刺穿咽喉或誤入氣管的案例,還需轉診胸腔外科或神經外科協助處理。
輕忽恐引併發症:感染、發炎、甚至刺穿肌肉
劉致顯分享一例特殊個案,患者因魚刺刺穿咽喉黏膜,竟一路卡進接近頸椎的肌肉層,最後必須由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聯手,用顯微手術取出魚刺。「那例已經接近頸椎,患者還會感覺喉嚨痛之外,連脖子也跟著痛。」
若魚刺引發傷口感染,口腔原本就有細菌,可能導致化膿、蜂窩性組織炎,後果不容小覷
小朋友要用特殊內視鏡,6歲以下建議到兒童醫院
魚刺卡喉在兒童身上雖不常見,但若發生會比成人難處理。劉致顯指出,小朋友的咽喉空間小,檢查困難,必須使用管徑較細的兒童專用內視鏡。一般醫院未必有配備,若為6歲以下兒童,建議至設有兒童耳鼻喉科的醫學中心就診。
魚刺常卡在這些部位
耳鼻喉科常見的魚刺卡點包括:
- 舌根部
- 扁桃腺附近
劉致顯說這些部位因為解剖構造較凹凸不平,容易讓細小魚刺卡住。
至於魚的種類,幾乎各種魚都有遇過案例,從鰻魚、虱目魚都有,不分品種都可能出現。
吃魚不想卡喉?記住這2件事
- 吃魚要專心,不要邊講話邊吞嚥。
- 魚肉盡量挑出刺後再吃,別一口飯一口魚一起吞。
劉致顯提醒,老人因為感覺變鈍、吞嚥力變差,特別要注意慢慢吃、仔細咀嚼;小孩則要避免讓他們吃含刺魚湯、碎魚飯等料理。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