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乳牙到新生兒安撫 花蓮慈院讓育兒路更安心
為了幫助新手爸媽育兒之路更順利,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7日下午,舉辦夏季「爸媽教室」講座,由牙科部醫師李嘉諭、產後康復芳療師王宣婷,從嬰幼兒口腔護理到日常哺育、安撫技巧,一次解答父母心中的大小疑問,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參與。
「寶寶的第一顆牙,影響一輩子的健康。」兒童牙科李嘉諭醫師以「嬰幼兒口腔保健」為主題,從孕婦的口腔健康、新生兒乳牙萌發時的清潔習慣、到1歲後的飲食建議與戒夜奶撇步,引導爸媽建立從0歲就開始的正確口腔照護觀念。
李嘉諭醫師指出,寶寶的乳牙雖然會掉,但卻是咀嚼、發音與恆牙排列的基礎,且乳牙在胎兒時期就開始發育,與母親孕期的營養與口腔健康也息息相關,若孕婦有齲齒問題,甚至可能將細菌傳給寶寶,建議準媽媽在妊娠4至7個月時,至牙科檢查治療。
李嘉諭醫師提醒,從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可以開始一天兩次使用含氟牙膏(建議1000ppm以上),3歲以前一粒米大、3歲後一顆碗豆大小,斟酌用量、不必漱口;同時建議1歲就開始戒夜奶,避免奶液殘留口腔導致蛀牙,並於寶寶牙齒萌發後,帶到牙科做第一次的檢查與塗氟,評估風險、給予飲食與照護建議,從嬰幼兒早期定期牙科回診,早期發現異常減少罹患許多可預防的疾病。
「小朋友可以喝果汁嗎?」李嘉諭醫師也分享嬰幼兒的飲食建議,包含用餐時間不超過30分鐘、控制每日進食攝取次數,點心選擇以天然、不黏牙的食物為主,2歲後需要均衡多樣的飲食,減少食物與飲料中糖的攝取,最重要的是「限制糖攝取」,尤其2歲以下避免甜食、喝飲料,尤其1 歲以下不建議喝果汁,因為營養密度較低,屬於含糖量較高的飲料。
「寶寶哭不停,怎麼辦?」產後康復芳療師王宣婷,曾任兒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擁有多項專業資格,現場分享爸媽在育兒路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包含寶寶哭鬧與如何拍嗝及溢奶等。王宣婷介紹「5S安撫法」──包括側躺或趴抱(Side/Stomach)、包巾(Swaddle)、噓聲(Shush)、輕晃(Swing)、吸吮(Suck)等技巧,幫助寶寶感受子宮內熟悉的安全感,能緩解他們的焦躁情緒。另外,許多爸媽擔心的溢奶與嗆奶該如何辨別,王宣婷也逐一解析正確拍嗝方法、餵奶姿勢與常見誤區,協助家長提升照顧信心。
活動現場,爸媽把握Q&A時間提問,參與的家長紛紛表示收穫豐富,「原來溢奶跟吐奶差這麼多,現在知道怎麼觀察,也比較不會慌了!」、「以前以為乳牙會掉就不重要,今天真的學到很多。」
婦產部超音波室主任田謹慈表示,爸媽教室將持續透過醫護團隊的專業陪伴,提供懷孕及育兒家庭安心、溫暖的支持,下一場講座將在10月9日舉辦,報名相關資訊會在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粉絲專頁公告和更新,屆時歡迎爸爸媽媽們一起來上課。
撰文、攝影/江家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