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消防員睡不好、壓力爆表,專家籲政府正視四大風險
昨天是父親節,有一群「火場爸爸」仍堅守第一線,守護城市安全。然而,根據王詹樣公益信託與台灣職業衛生學會最新研究指出,有超過三成消防員長期處於睡眠不足與高壓環境中,潛藏職業疲勞、認知下降與心理創傷等身心健康風險,亟需制度性改善與支持。
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蔡詩偉指出,消防員長期輪班與高風險勤務,早已擾亂生理時鐘,造成慢性疲勞與睡眠品質下降,進而影響注意力、反應力及災害現場的判斷能力。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全面評估消防員在災難現場中可能暴露的化學風險、心理壓力與認知功能變化,提供政府健全制度的依據。」
四大壓力因子浮現:「睡不好」成高風險主因
國立聯合大學教授林澤聖針對中部地區557位消防員進行調查,發現:
1.高達 34.9% 處於「職場高壓」狀態
2.超過 五成表示睡眠品質不佳
3.19.1% 曾因疲勞導致勤務疏失(例如裝備遺漏、反應遲緩、溝通失誤)
林澤聖指出,消防員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四項因子:勤務時數、突發任務、睡眠問題與情緒支持不足。研究顯示,若消防員能每週有 5 天在待命期間小睡 1 小時以上,壓力風險可降低 64%。
醫師建議輪班小睡,避免「睡眠慣性」
陽明交大附醫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提醒,消防員可透過「輪班小睡策略」來緩解疲憊:
*最佳時機:起床後約7小時內
*小睡時間建議控制在10~15分鐘內
*勿超過30分鐘,避免睡眠慣性干擾表現
*嗜睡時避免駕駛車輛,降低職安風險
「火場不是唯一戰場」:情緒支持才是關鍵
37歲的李分隊長分享初入職場時曾於火場中迷失方向,情緒崩潰一度質疑是否適任,「是學長把我帶出火場,也讓我撐過質疑自己的時期。」
他坦言,消防員的壓力很難單靠運動紓解,更重要的是來自「家人般的隊友支持」。
「解壓寧心四招」 幫助消防員放鬆身心
藍凡耘推薦美國《Firefighter Functional Fitness》的調適模式,設計「解壓寧心四招」:
1.流動瑜珈
2.旋轉弓箭步
3.分腿前彎
4.開胸伸展
建議每日輪班空檔中執行 2~3 次,每次約 8 分鐘,有助放鬆肌肉、穩定情緒。「消防員也是人,不是鐵人。期盼政府能落實定期心理檢測制度,也讓情緒在隊內能被理解與接住。」
消防員不該只在災後被歌頌,更應該在災前就被照顧。唯有建立良好的職場支持系統、心理健康計畫與健康輪班制度,才能讓這群「火場爸爸」平安出勤,也能安全返家。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身陷火場要逃or等救援? 打火哥告訴你必備求生觀念
·車禍、寵物過世…惡夢不斷? 「4症狀持續一個月」小心創傷壓力症後群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