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系畢業生聽信AI建議 改用溴化鈉煮飯陷幻覺偏執「強制送精神監護」
美國一名60歲男子,因聽信ChatGPT的飲食替代建議,用溴化鈉取代食鹽長達三個月,最終因嚴重溴中毒住院三週,還出現幻覺與偏執等精神病症狀。該男子曾主修營養學,但沒有精神疾病或重大醫療病史。
根據《美國內科醫師學會期刊》與《Ars Technica》報導,該名男子在閱讀到過量攝取食鹽(氯化鈉)可能危害健康的資訊後,決定自我實驗,將飲食中所有氯化物剔除。在與ChatGPT互動後,該名男子認為,可以用溴化鈉替代氯化鈉,便在網路購買溴化鈉,並連續三個月將其作為日常烹調用鹽。
三個月後,男子被送往急診室,聲稱鄰居企圖毒害他,拒絕飲用醫院提供的水,並透露自己平時在家蒸餾飲用水且採取極端素食。檢查發現,他缺乏多種微量營養素與維生素,血液中的溴化物濃度更高達每公升1,700毫克,遠超正常的每公升0.9至7.3毫克。
醫療團隊診斷為溴中毒,這種情況在20世紀初期並不罕見,當時溴化物廣泛用於鎮靜劑與安眠藥,但因容易在體內累積、損害神經功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1989年起已全面禁用。
入院首日,男子病情迅速惡化,出現聽覺與視覺幻覺、偏執加劇,甚至企圖逃離醫院。醫院隨即對他實施強制精神監護,並注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團隊以大量輸液與電解質進行「積極鹽水利尿」,加快排出體內溴化物。經過三週治療,症狀才逐漸緩解。
病情穩定後,該名男子向醫師透露,之所以會用溴化鈉替代氯化鈉,除了本身大學營養學背景外,還有自行搜尋資料的影響,當中還包含在ChatGPT的回應中看到「氯化物可由溴化物替代」的說法,但該建議很可能是針對非食用用途,如清潔或泳池消毒。
負責撰寫病例的醫師雖未取得實際對話紀錄,但推測男子可能使用的是ChatGPT 3.5或4.0版本,並指出ChatGPT確實會提到溴化物,卻未清楚警告健康風險,也沒有進一步詢問使用情境。
OpenAI在使用條款中已明確說明,ChatGPT的內容「可能並非始終準確」,不應作為唯一事實來源或專業建議的替代,更不適用於診斷或治療健康狀況。但該男子未經專業醫療評估就採納建議,最終導致嚴重中毒。醫師也警告,在資訊氾濫的時代,缺乏醫學背景與判斷力,貿然聽從人工智慧的健康建議,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留言 0